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四大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盛于明清,是全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在明清两朝,赤壁羊楼洞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清朝乾隆年间“三玉川”和“巨盛川”两茶庄特别压制的代表羊楼洞三口泉水的“川”字品牌砖茶被评为国内驰名商标。2013年以来,赤壁先后被授予“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的称号。

  羊楼洞砖茶在国际贸易史上取得过骄人的辉煌,在国内西域各民族的交往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到20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经汉口逆汉水至唐河,再转运内蒙古,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西伯利亚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10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羊楼洞砖茶文化”。传承羊楼洞砖茶文化,发展砖茶产业,让更多的人重视羊楼洞砖茶文化和学习羊楼洞砖茶制作工艺,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更好地推动了赤壁市以文化为依托的茶产业的发展。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的安溪县,居山而近海。核心区位于安溪县西坪镇,包括松岩、尧山、尧阳、上尧、南阳5个村。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安溪铁观音起源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近300年的发展铸就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标签。其由来有两种传说:“魏说——观音托梦”和“王说——乾隆赐名”。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发明了独特的制茶工序——包揉,形成了独特的“半发酵”茶类——乌龙茶,同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推广了带状“茶—林”模式。树种以豆科的乔木和小乔木为主,起到根系固氮、夏天遮荫、冬天落叶覆盖地表的功能。套种一年生绿肥,梯壁种草护草,以覆盖地表,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场所,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学哲理。可以说,安溪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独特的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是当之无愧的农业文化遗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砖茶 茶叶 农业生产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