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里世世代代种土豆,这几年才凭土豆富起来,这都是惠珍的功劳啊!”岚县王狮乡石桥村村民刘怀林感慨道。刘怀林口中的“惠珍”,就是岚县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把马铃薯做成了产业,为岚县百姓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可以说是王惠珍的人生写照。他从石桥村一位种土豆、卖土豆的普通农民,发展为如今成功的创业者、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谈及当初的想法,王惠珍说,“岚县有着种土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一直受传统种植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老百姓辛勤耕作一年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才能把马铃薯这一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成为引导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为突破“瓶颈”,2005年,王惠珍率先从省脱毒中心引进了“克新一号”、“冀张薯8号”等新品种,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亩产达2000公斤,是传统种植产量的双倍。在喜获丰收的鼓舞下,他大胆探索,在马铃薯产业上狠下功夫。于2008年初,创建了王狮乡第一个专业合作社——惠珍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业合作社,开始了依托合作社平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
“以马铃薯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实行统一引种、统一技术、统一示范推广、统一品牌、统化销售。”合作社成立之后,王惠珍树起了新目标。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质量、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把关,春播时给社员提供种薯、化肥,秋收时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他还出资扩建薯窖,使合作社的贮存能力一举增至150万斤。并亲自考察市场,创建外销网络,同古交市马铃薯脱毒中心、太原惠农马铃薯科技园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拓了河北、河南、陕西、内蒙等十余个市场。
在合作社良性发展的趋势下,王惠珍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他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从吃饱、吃好、到追求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现代人讲究吃‘健康’,那我们就生产‘健康’,就卖‘绿色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拥有真正的竞争力,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他把着眼点放到科技扶贫上来,与县农委、农广校建立了长期的培训合作关系,并从制种、田间管理到收获、贮存形成了一套固化的病虫害防治程序,还通过科学引种,从根本上改变马铃薯过去品种杂、品质低、效益差的问题。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800公斤、增收1280元,发展前景广阔。
“前几年,惠珍就主动给我提供土豆籽种,为我脱贫致富引路。自从加入合作社,我们只管用合作社提供的种薯、化肥专心种植好土豆,至于储存、销售,合作社全包了,根本不用操心。这几年我种的还是那20亩地,可是收入却翻了好几倍呢!”每每提及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存有总是感激地这样说。
近年来,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入社农户由最初的12户增加到2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38户。如今,石桥村以产业扶贫为契机,进行了针对性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三年翻了一番,达到3000元,贫困人口由300余人下降到12人,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与此同时,合作社还扶持了以李秀军、张锁柱为首的其余特困家庭走上了种薯繁育之路,引领全乡1万余人依托马铃薯走上科技富民产业发展之路。在王惠珍的带领下,石桥村农民靠马铃薯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马铃薯产业也成为石桥农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28/hq_14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