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高山风采 片马风情——秋意片马的致富色


  秋日的暖阳从片马彝族乡的高山上升起,阳光慢慢映照在汉源湖畔,几只小鸟在湖上盘旋。

  湖畔,一座独具彝乡特色的形象山门,矗立在大山之侧,这里是通往片马彝族乡的必经路口。一条大道从这里延伸,弯弯曲曲,一直蜿蜒到彝乡的高山上。

  10月24日,周一,从汉源湖畔出发,辛海龙和邱德勇开着车到片马彝族乡上班。

  车辆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在大山里盘旋,公路如一条“白丝带”系在大山上,通到片马彝族乡的家家户户。

  对于邱德勇来说,这条路太熟悉了。“小时候,常常步行到姐姐家玩。”邱德勇回忆说,“那时的路,全在悬崖上,特别险。”

  如今,从汉源湖到片马彝族乡片马村,50公里的公路已经修好,车行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

  对于这条路的感受,在彝乡上班已经三年的骆志兰印像深刻。

  2009年初,一直生活在芦山县城的骆志兰,来到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简陋的民居、偏僻的大山,让她感觉与世隔绝。

  每一次去上班,看着半山腰上凿出的乡道,坑坑洼洼,加之山高路险,她都胆战心惊。

  2010年9月,辛海龙和邱德勇一同到片马彝族乡任职,两人都是彝家人,作为该乡的党委书记和乡长,他们对彝乡有着很深的感情。

  “争取资金,打造一条致富坦途。”乡党委书记辛海龙说。

  2010年底,片马彝族乡至桂贤乡全长15.354公里公路完成硬化,一条崭新的公路出现在村民面前。还有片马村到富银村1.6公里的通村公路,磨坊沟至片马村1.01公里村道的硬化,解决了片马、富银、大营三个村18个村民小组学生安全通行问题。

  路通,水也要通。在公路硬化时,该乡将片马村和富银村全长4.3公里堰渠进行了三面光维护,受益1000余人,灌溉面积200亩。

  10月24日早上,一辆货车开往片马村,货车司机向辛海龙按喇叭。

  “我是到大营村收购魔芋的,那里的魔芋个头大呢。”司机高声说。

  高山上的公路连接着城市与乡村,也连接着村民们致富的希望。

  这条“白丝带”,让村民们结束了颠簸的岁月,家里种的土豆、核桃和养殖的山羊等,也开始迎来客商的收购。

  片马的火把节已经早已为汉源人熟知,但要到片马却只能自己开车去,因为没有客运车辆。

  如今,片马彝族乡正在修建客运站,不久后,前往片马将更方便。

  生态“绿树叶” 产业促发展

  汉源高山上的秋天来得较晚,行走在高山上,很少见到红叶,要么是光秃秃的树木,要么是常绿的树木。

  “别看那些树光秃秃,那可是我们‘摇钱树’呀。”乡长邱德勇说。

  在路边上,富银村5组的周永河和妻子正在挖着土坑。

  “我们准备把核桃树移植到路边,既方便采摘,又能成风景树。”周永河说,“昨天我从天亮就起来挖树窝,到下午5点,挖了15个。”

  邱德勇说:“核桃树是八年挂果,嫁接后五六年就能挂果。”

  刚投产的核桃树产量一般在20公斤以上,稍大的核桃树产量在100公斤至300公斤左右。“每棵核桃树能挣五百元到四五千元不等,那是村民的致富树。”

  “一棵核桃树就可以供一个大学生。”在片马村,一农户捧出核桃,用彝家特有的容器盛着。核桃仁放进嘴里,香味四溢。

  据介绍,2010年11月,片马彝族乡在片马村、富银村新发展核桃3532亩。新发展优质核桃67804株、交叉栽种花椒8160株。汉源县林业局为加强该乡核桃后期管护,于12月在乡里举办培训会,效果明显。

  “除了核桃,我们乡还有土豆种植。”

  土豆是片马彝族乡众多村民的主导产业,高山上的土地肥沃,亩产土豆在2000公斤以上,每亩土豆产值也在4000元以上。

  该乡然莫村村民彭国福去年种了100亩土豆,今年他买了新车。

  虽然在秋季无法看到核桃树叶的绿和土豆叶的绿,但在村民的心里,那份致富之绿常在。

  “我们乡正通过土豆、核桃等种植业,以及山羊、土鸡等养殖业,利用片马得天独厚的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农业示范点。”辛海龙说。

  行走在片马的乡村里,只见远处山坡上的核桃树下,有村民正在犁地,“那是村民准备种豌豆。”

  待到豌豆发芽时,公路两旁已经栽满了“摇钱树”,而土豆也到了下种的时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沼气 树木 山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