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承包鱼塘15亩,开始养鱼;2001年,承包精养鱼池100亩,饲养鳜鱼;2006年,承包精养鱼池1500亩,推广“生态”、“有机”养殖新技术;2010年,承包斧头湖水面6000亩,开始大规模围网养殖……
这是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养鱼大户陈俊历时14年的“扩张”之路。
1日,谈起自己渔场的“扩张”之路,34岁的陈俊满是感慨。
1996从湖北省警察学校毕业时,正赶上就业难高峰期。思量再三,陈俊决定放弃当警官的梦想,自谋职业。回到家乡,一望无边的斧头湖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1997年1月,他东挪西借4万元,承包了15亩水面,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是按传统方法饲养“草、鲤、鳜、鲫”四大常规家鱼,当年年底纯收入1.8万余元,虽然收入不高,但陈俊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00年起,他加大对鱼池的投入,虽然鱼产量有了提高,但问题随之而来:销量下降。
2001年一天,他拖了三车花白鲢到武汉白沙洲市场,价钱每况愈下,从每斤1.7元降到1.2元,最后降到0.6元才卖完。为了摸清原因,他蹲在批发市场找鱼贩子聊天,最终发现,传统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没有市场竞争力,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改良品种、改变方法。
他先到武汉水产科研所学习了两周,再投资3万元承包了100亩精养池,开始饲养高价位鱼种——鳜鱼。当年,鳜鱼成活率和长势都不错,一年下来纯赚上十万元。
陈俊的干劲越来越大。他先后多次到武汉、上海、浙江等地10多家水产养殖基地学习各种水产养殖知识,不断引进新品种,试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
2006年,他果断承包1500亩精养鱼池,开始试养螃蟹、龙虾、青虾等新品种。取得成功后,他向周边的养鱼户推广,周围5万亩以上水面都在陆续应用他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每亩水面新增效益300元以上。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陈俊多次到安徽、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市大批发市场联系贩运大户,很快打开了外省市的销售市场。泉湖渔场养鱼大户们年纯收入从十几万元增长到几十万元。
2010年1月,陈俊率先承包6000亩外湖水面,开始大规模围网养殖,以螃蟹为主,混养其他新品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创造了年水产品1000吨,年产值500万元,年纯收入150万元的最高纪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4/hq_13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