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驯养繁殖‘娃娃鱼’(大鲵),既能保护全县的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又有旅游价值收益,还可以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可谓一举三得。”5月21日,通江县光泰科技大鲵繁养基地业主何光太乐滋滋地说。
通江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森林覆盖率高。近年来,通江县加大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将野生濒危动物资源保护、推动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有机结合,靠驯养“娃娃鱼”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
在何光太的养殖基地,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一排用瓷砖砌成的流水池,笔者看到里面有小鱼游动,却不见“娃娃鱼”。
“它们在板子下。”何光太揭开一块水泥板,几条约一斤重的大鲵露出真容:黑黑的身子,仿佛大蜥蜴一般,还在不停地扭动。
“这是我们在基地投放的种鲵。”何光太告诉笔者,这些种鲵是去年9月从陕西汉中一家养殖场买回来的,目前已经长到8斤多,“一共50组种鲵,再过几年,一年可产1万多尾幼鲵。”
“你看,那一排池子是我们投放的1000多尾幼鲵。”顺着何光太手电筒光投射的方向,在一个池子里,笔者看到,成百上千条寸把长的 “小家伙”在池内欢快地游动。
何光太带领笔者参观了基地的饵料池、引水渠、贮水池、消毒池,以及饲料贮藏室。他说,养殖基地两面环山,溪流穿基地而过,大鲵在此繁育,就仿佛回到了它原生的家,“我们这是仿生态养殖,尽量还原‘娃娃鱼’的生活环境,让它生长得更加健康。”
“‘娃娃鱼’肉味鲜美、因其食用药用价值较高,被专家称为‘水中大熊猫’和‘软黄金’。”何光太告诉笔者,他的基地已办理大鲵驯养、繁殖等相关许可文件,同时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诺水大鲵”的商标。同时,他打算将大鲵养殖发展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水中大熊猫”的神奇魅力。
基地前期投资较大,不过何光太说,大鲵市场价格3200元/公斤,加上饲养观光等收入,基地有望在短期内收回成本。
协会带动共奔富路
笔者了解到,大鲵繁养基地以 “基地+协会+农户”形式,实行“统一建设规程、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回收销售和分户养殖”的“六统一分”的运作方式,目前已带动两家养殖农户驯养大鲵。
来到协会会员何胜光家中时,他正在为大鲵挑选小鱼作为食物。何胜光说,自己养殖池的溪水常年流动,30多条两斤多重的“娃娃鱼”平均分布在五六个养殖池里。
“大鲵养殖期为3年,按常规养殖,第三年每条商品鲵重约2到3公斤。”毛浴乡乡长赵永华告诉笔者,“何胜光这30多条‘娃娃鱼’,每条2公斤,明年收入就可以达到十多万元。”
在另一位养殖户冉亚萍的家里,几个村民正在参观她养殖的“娃娃鱼”。冉亚萍说,自己以前根本就没有见过“娃娃鱼”,只听说“娃娃鱼”价格很贵。在基地的带动和乡干部的鼓励下,她试着养了几十条。“没想到我们这里的水质好,海拔也比平坝区高,非常适合养‘娃娃鱼’。虽然目前还没有收益,但再过两年这些‘娃娃鱼’就是一块块‘黄金’了!”
“我明年也准备养它几十条……”村民们一边羡慕地看着池内的“娃娃鱼”,一边纷纷表达自己的养殖心愿。
看到村民们养殖热情高,何光太现场表态:“协会不但给你们提供种苗,还可提供驯养技术,包回收,解决你们销售的后顾之忧。”
何光太告诉笔者,下一步他将筹资建成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养殖示范基地,养殖种鲵100组、成鲵两万尾,年繁殖幼鲵两万尾,预计可直接带动50户农户,辐射带动全县5000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逐步形成以“基地+农户”为中心的脱贫致富新链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4/hq_13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