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浙江宁海:池塘改造后 科学养殖每亩效益翻两番


  银白色的鲱鱼,对荷兰意味着什么?14世纪人口不到100万的荷兰,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

  在三门湾,水产养殖的地位同样至关重要。

  浙江宁海县长街镇向阳村,村民世代相传的养殖塘,就扎根在三门湾。一开始,是最原始不过的泥土塘,池水不比混泥水清,鱼虾扔下去,死掉一半。一位养殖户无奈地说:“养家糊口看天气、看运气,一年最多挣个一两万块。”

  养殖户徐正贵还记得,那时的三门湾满眼滩涂和盐碱地,一片荒凉,与“今日下洋涂,明日上海滩”这句豪言壮语格格不入。

  直至“三门湾要大开发”的讯息传来,渔民们才惊觉异样。原本粗放型的养殖方式被抛弃,标准化养殖塘改造轰轰烈烈拉开。

  瞧,新建的1616亩南洋港现代渔业园,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一铺到底,养殖塘周围筑起了坚固的堤坝。塘中央,增氧泵发出“噜噜”的声音,输送着新鲜空气。一本养殖日记就挂在每个养殖塘看管室显眼的位置,它记录着每天的天气、水温、饲料,一切操作与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无异。

  “同等面积的20亩养殖塘,土塘最多赚2万块钱,改造后,科学养殖,能赚8万多块。”徐正贵笑着说,相当于,一条鱼只要游进三门湾,价格就翻了四倍。

  这只是第一步,徐正贵怀藏着更大的野心。他和许多民间资本持有者一样,密切关注着三门湾开发的各种消息。据三门湾的总体规划,西侧已完成围垦的四五十平方公里的蛇蟠涂,将打造现代渔业园区。

  徐正贵的理解是,现代渔业园区会是个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基地。“荷兰渔民靠腌制鲱鱼延长保质期,把一种人人都可触及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资本。我们在三门湾也可创造这样一种独有的资源,它叫生态。”

  最近,徐正贵抢先投资了一个现代化的室内水产养殖基地,在搭着暖棚的大水池子里,石斑鱼等高档鱼类茁壮成长。他的目标是,把落地三门湾的“养鱼工厂”做成华东地区的第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饲料 标准化生产 鱼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