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甘蓝夜蛾(cabbage moth)别名甘蓝夜盗虫、菜夜蛾,拉丁学名: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属鳞翅目、夜蛾科。甘蓝夜蛾食性极杂,已知寄主达45科100余种,蔬菜主要有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茄果类、豆类、瓜类、马铃薯等。


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群聚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出来暴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可将作物吃光,并成群迁移邻田为害。大龄幼虫有钻蛀习性,常钻人叶球或菜心,排出粪便,并能诱发软腐病引起腐烂,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8—25毫米,翅展45~50毫米。灰褐色,前翅有灰黑色环状纹,灰白色肾状纹,前缘近端部有3个小白点,亚外缘线白而细,沿外缘有一列黑点,后翅灰色,无斑纹。

 卵 半球形,底径0.6~0.7毫米,表面具放射状三序纵棱,棱间具横隔,初产黄白色,孵化前紫黑色。

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9.1毫米,初孵幼虫黑绿色,后体色多变,淡绿至黑褐不等。体节明显。背线、亚背线呈白点状细线,气门线及气门下线成一灰白色宽带,体背各节两侧有黑色条斑,呈倒八字形。第l、2龄幼虫缺前2对腹足,行走似尺蠖。

 蛹 长约20毫米,赤褐或深褐色,背部中央有1深色纵带,臀棘较长,具2根长刺,刺端呈球状。

生活习性 甘蓝夜蛾在西藏年发生1代,甘肃(酒泉)1~2代,东北、西北2代,辽宁(兴城)、华北、华中、华东2~3代,四川(重庆)、湖南、陕西(泾惠)3—4代,各地均以蛹在土中滞育越冬。越冬蛹多在寄主植物本田、田边杂草或田梗下,第二年春季3—6月,当气温上升达15~16℃时成虫羽化出土,多不整齐,羽化期较长。成虫昼伏夜出,以上半夜为活动高峰,成虫具趋化性,对糖蜜趋性强,趋光性不强,雌蛾趋光性大于雄蛾,雌蛾一生交配1次,卵多产于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植物上。卵单层成块位于中、下部叶背,每块60~150粒。一般雌蛾寿命5—10天,产卵500—1000粒,最多产卵3000粒。卵发育适温23.5~26.5摄氏度,历期4—5天, 3龄后分散为害,食叶片成孔洞, 4龄后,白天藏于叶背,心叶或寄主根部附近表土中,夜间出来取食,但在植物密度大时,白天也不隐藏。3龄后蛀人甘蓝、白菜叶球为害。4龄后食量增多,以6龄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80%,为害最烈。幼虫发育最适温度20~24.5摄氏度,历期20~30天。幼虫老熟后潜入6—10厘米表土内作土茧化蛹,蛹期一般为10天,越夏蛹期约2个月,越冬蛹可达半年以上。甘蓝夜蛾喜温暖和偏高湿的气候,日均温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70%~80%有利生长发育,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湿度低于65%或高于85%则不利发生,甘蓝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局部大发生的害虫,一年内常在春、秋季暴发成灾。

 甘蓝夜蛾天敌卵寄生蜂有广赤眼蜂、拟澳赤眼蜂等;幼虫期寄生蜂有甘蓝夜蛾拟瘦姬蜂、黏虫白星姬蜂、银纹夜蛾多胚跳小蜂等;蛹期有广大腿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步甲、虎甲、蚂蚁、马蜂、蜘蛛等在幼虫期也有较大作用。据重庆调查,步行虫和单枝虫霉是抑制第二代幼虫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菜田收获后进行秋耕或冬耕深翻,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蛹,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摘除卵块及初龄幼虫聚集的叶片,集中处理。

2、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羽化期设置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液中糖、醋、酒、水比例为10:1:1:8或6:3:1:10)。

3、生物防治 一是在幼虫3龄前施用细菌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Bt可湿性粉剂,一般每克含100亿孢子,对水500~1000倍喷雾,选温度20摄氏度以上晴天喷洒效果较好。二是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每667平方米设6—8个点,每次每点放2000~3000头,每隔5天1次,连续2~3次。

4、药剂防治 掌握在3龄前幼虫较集中、食量些抗药性弱的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和用量参照菜粉蝶。用药种类还选用除尽2000倍、安打2500—3000倍,如错过一、二令幼虫后可选用美螨2000倍喷雾防治。以防产生抗药性,应请交替使用农药,不需多种农药混用或单农药品种连续使用,用药时水量一定要足,喷药均匀到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蓝 趋光性 白菜 趋化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