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在洼地“谱写”致富经


  21年的辛勤耕耘,他凭着一股钻劲,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走上跨越式发展之路,在曾经被人看不上眼的洼地,种地种出了名,夺得“水稻大王”的美名。

  他,叫蔡艳彬,是泰来县克利镇保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别看他个子不高,可他头上的“光环”不少:2009年度市科协“信合杯”水稻大王、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那时候家里7口人,都没什么手艺,不种地吃啥?”蔡艳彬感叹道。从小饱尝贫穷滋味的蔡艳彬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种地。但村里洼地多,种地不打粮,十年九涝,就算赶上好年头,他家种的玉米一年最多也就打500公斤左右,对此,村里老一辈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1990年,恰逢全县提倡旱改水,蔡艳彬直接把目光盯在家里外包的30亩洼地上。“这块地种玉米不挣钱,种水稻行不行?”一系列问题在他脑中浮现。当年,村里老一辈还死守旧观念,以种玉米为主,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开始了他洼地种水稻的致富梦想。

  万事开头难。当年他是个17岁的小伙子,由于没经验、少技术,辛辛苦苦折腾一年,秋收打粮亩产只有375公斤,去除成本,到头来却闹个两手空空。他当年就被父亲炒了鱿鱼。然而,蔡艳彬并没有灰心,他一边刻苦钻研水稻种植技术,一边关注着家里的稻田。1995年,面对家里稻田产量始终无法突破550公斤的现状,他孤身一人前往东北农业大学参加水稻技术培训班,并拿着新购的种子,按照专家的说法,在家里搞起了示范。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蔡艳彬的示范田以亩产650公斤的成绩赢得了父亲以及乡亲们的认可。在蔡艳彬的带动下,1998年,保安村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琢磨种水稻,全村40%的土地都变成了水田。而蔡艳彬也成为乡亲们心中的“水稻大王”,被推举为本村水稻协会会长。

  别看蔡艳彬年纪小,却有着一个宏大的志向,那就是帮助乡亲们种好水稻,帮着乡亲们走出贫困的怪圈。几年来,为在产量上寻求突破,他不断钻研,到处拜师学艺,掌握了大量水稻种植技术,成了乡亲们纷纷拜访的“土专家”。他用事实证明了种水稻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那些曾经被冷落的洼地,也成为村里人争抢的“宝地”。

  一个人只要有精神支撑,就能干出一番成绩。2008年,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水稻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新技术效率,减少农民投入,蔡艳彬牵头成立了泰来县克利镇创优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绿色水稻种植新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成为乡亲们发展水稻产业的“保护伞”。

  2008年以来,蔡艳彬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通过创办专业技术协会、引进优良水稻品种、推广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聘请市、县专家教授为农户培训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全县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和农民收入,对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水稻的优势在这片洼地得到了发挥,稳产高产纪录更是不断刷新,大米销售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展。要想真正实现富裕,不能单靠一种作物,2009年、2010年,蔡艳彬先后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机械化,把科技种植效率提高到最大,使玉米、水稻种植真正实现了规模化。

  在蔡艳彬的带动下,短短几年间,这个曾经贫困的小村一跃成为富裕村。村民们安居乐业,收入稳定,家家建起了大砖房,用上了太阳能,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更是一应俱全。而这个“水稻大王”则是用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气馁的信心在这片洼地成功地“谱写”了致富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种子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