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甘肃定西顺应天时调产业结构 干旱难不倒马铃


  “小时候一旱,地里就绝收,只能喝地窖里存下的一点雨水,真是吃的救济粮,穿的黄衣裳,喝的黄泥汤。现在可算过上好日子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村民燕时琳说,她家里20亩地有一半种了马铃薯,2009年秋收获了3万斤马铃薯,又恰逢马铃薯价格高走,仅此一项就收入1.5万余元。

  甘肃省定西地区以“陇中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之所以苦,缺水是根本原因,太平村又是定西最旱的地方。定西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50毫米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过去,安定区主要种夏粮小麦,与小麦等作物的需水季节刚好错开了,年复一年耕耘也打不出几颗粮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农民仍为吃饭而发愁。

  换个角度看,劣势中蕴藏着优势,定西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在秋季,与土豆需水高峰期基本吻合,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995年开始,安定区开始大力推广种植顺应天时的马铃薯,探索创新旱作农业技术。这一下,把有限的水资源用活了。

  “和小麦相比,马铃薯需水量很小,产量要高出好多倍,收入也高了好多倍。”燕时琳说。2008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51.69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

  马铃薯多了,燕时琳一方面搞起了加工,利用马铃薯的淀粉做粉皮销售;另外,盖起了一个库收储贩运马铃薯,搞起了规模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来了新收益,目前她正准备把剩下的10亩地也种成马铃薯。

  目前,定西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35万吨,马铃薯脱毒原种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粒,马铃薯精淀粉生产能力接近10万吨。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开发向高端迈进,定西正积极发展薯条、全粉等高端产品,位于安定区的省级马铃薯产业园也在论证建设之中。

  ■干旱缺水地区顺应天时,探索发展旱作节水,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充分积蓄和利用自然降水,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小麦 降水 淀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