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农民收入翻番:沟里挖出“致富洞”


  站在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村的山头放眼望去,半山沟的山壁上,每隔几米就镶嵌着一个红顶蓝边的窑洞口,顺着硬化的道路延伸到沟底,煞是壮观。随便走进一孔土窑洞,凉风扑面而来,一枚枚白蘑菇在地上摇头晃脑,好似在向客人频频致意。原来这些整齐美观的小窑洞,是专门为培养双孢菇建成的“山间别墅”。

  据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吉敬敏介绍,经过7年时间的努力,贺家庄村已发展土窑洞双孢菇210组,一半以上的农户有了自己的双孢菇窑洞,全村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52万元。

  不与粮争地,却比种10亩麦子的收入还要高

  贺家庄村地处临汾市尧都区东部丘陵山区,全村共有400户、1600口人。由于当地沟多坡多,大部分耕地无法灌溉,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遇上天旱,庄稼减产,村民收入少得可怜。

  俗话说“穷思变,变则通”。2004年,贺家庄乡政府组织村级干部到古县参观核桃种植和大棚双孢菇项目。当技术员介绍培养双孢菇所需原料及其生长习性时,时任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梁云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贺家庄乡1.8万亩耕地种的都是小麦,每年产生450万公斤麦秆,可以给双孢菇种植提供丰富的原料;贺家庄村沟梁交错,具有打土窑洞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另辟蹊径,将大棚里种植的双孢菇移植到当地冬暖夏凉的土窑洞里,不但节省耕地,还可减少投入。

  但是,面对梁云生的“异想天开”,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村民们谁都不敢担风险去尝试。关键时候,他动员弟弟梁全生带头搞试验。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个土窑洞打好后,他们向种植平菇的专家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建堆、进洞,70天后,1500多公斤鲜嫩的双孢菇走出窑洞,一下子卖了6800元钱。除了打窑洞投资的2500元,购买菌种和化肥的1000元,纯收入3000多元。一算账,心怀顾虑的村民们心里有了底,也动了心:“这可比种10亩麦子的收入还要高啊!何况搞窑洞双孢菇又不占用耕地。”于是,村子周围不能耕种的荒山坡地成了香饽饽,村民们开始自发地打窑洞、学技术,贺家庄村也终于找到了适合全村发展的致富项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核桃 蘑菇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