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市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耕地资源1200多万亩。海拔高度1100—1500米左右,无霜期110天,年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土壤多呈沙性,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全国最适宜种薯繁育的地区。生产的马铃薯具有薯型好、芽眼浅、淀粉含量高,加工产品特别是淀粉具有低蛋白、低酸性及良好的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透明度均好于国内同类产品。

  马铃薯播种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的150万亩,发展到近年的4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从500-600公斤提高到现在1000公斤以上,鲜薯总产400万吨左右。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到全区的近1/2,在全国地区级排名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之一。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审批我市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基地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为1500元左右,占到种植业收入一半以上,占农牧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马铃薯种植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

  一、基地及良繁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现有6个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级基地(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种植面积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面积的70%(其中四子王旗播种面积达7 0万亩,是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多的旗县之一)。这一区域形成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80公里,近250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带。四子王旗、商都县和察右后旗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

  在种植方式上,主要探索了水地和旱地两种模式。水地模式是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以滴灌、喷灌、软管微喷等现代节水设施和技术为龙头,将良种、高垄栽培、科学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耕作等技术全面组装配套,建设种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从2006年开始,我市充分发挥地势平坦,地域广阔的优势,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的装备步伐,以喷灌机为龙头,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由过去传统耕作向现代化种植的转变。目前,全市各类喷灌机累计达到1881台(其中大型927台),喷灌机覆盖面积62万亩。针对我市严重缺水的实际,去年开始在四子王旗、商都县等地对更为节水的滴灌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从2009年秋季开始,全市大规模实施了滴灌工程,通过秋、冬、春三季紧张施工,建设完成滴灌工程30万亩全部投入使用,大约65%的滴灌田种植了马铃薯。以节水为核心的技术集成运用,既节地节能,又增产增收,应用水地集成技术的专用薯基地亩产都在3吨以上。旱地模式主要是以覆膜技术为龙头,实行坐水点种,将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包衣拌种等技术组装配套,主要种植优质鲜食商品薯。全市旱地覆膜马铃薯面积稳定到100万亩,占马铃薯总播面积的四分之一;正常年份单产水平1.5—2吨,平均亩增产15—20%。

  在良繁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以组培脱毒、温网室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目标,按照原种薯、专业加工薯和鲜食商品薯的需求,对夏波蒂、大西洋、脱毒紫花白等十几个优良品种进行科研攻关、改良推广,促进了产业整体升级。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6处,面积1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主要以克新一号、紫花白、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为主。山东希森中联马铃薯产业集团在我市成立了种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2.36亿元建设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5000亩,人工气候温室54万平方米,原种一代生产基地3万亩,原种二代生产基地44万亩,6座种薯贮库共30万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马铃薯微型薯2亿粒,原种一代6.6万吨,原种二代88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薯繁育和专用薯生产基地,可供应全国70%的种薯。内蒙古民丰薯业公司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室,建设规模为1万平方米。具备年产毒苗2500万株,脱毒微型薯7500万粒,原种一代1400万公斤,满足11万亩种薯田生产需求,原种二代18.7万吨,满足全市30%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更新需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淀粉 原种 滴灌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