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何洋成为闻喜县河底镇卫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入职至今,何洋虚心向镇领导、村干部请教,迅速转变角色,努力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消极观念,积极探索适合卫村的发展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来,何洋带头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科学规划探蹊径
如何使卫村快速脱贫致富是摆在卫村村委会面前的首要课题,作为村委主任助理,何洋多次走访农户,征求意见,谋划思路,经过深入调研,他紧抓住镇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这一重点,结合卫村主导产业不明显,交通不便、引资困难、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全力协助村两委确定了以畜牧养殖为主导的卫村自主发展方向。
随后他向村委会主动请缨,请求分担协调生猪养殖方面的有关工作,为做到有的放矢,他自学了生猪的品种分类、母猪的饲养护理,哺乳期仔猪的饲养护理、常见猪病的防疫、治疗等知识,还特意走访了横水镇、东镇的多个养猪场,与猪场负责人交流养殖经验,探讨市场风险。对饲料价格、生猪存栏量以及饲养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对生猪养殖效益影响的问题做了精心细致的调研。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对比,鼓励群众在规模养殖上下功夫,在卫生防疫上做文章。
白手起家苦创业
刚开始,村民们对年轻的何洋不信任,对他的宣传一无所动,这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他逐渐认识到“打铁先得自身硬”的道理,便开始筹划着手自己带头发展养殖。计划初步形成后,他向镇领导做了请示、汇报,征求、采纳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指导意见。
得到镇领导的一致认可后,他开始着手实施。为了寻求启动资金,他屡次碰壁却坚持不懈;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址,他跑遍了卫村的每个角落;为建成科学、实用的现代化猪舍,他一个月吃住在工地,白水就馍、裹衣而眠;为了找到性价比比较好的猪种,他头顶烈日,四处奔波,先后到垣曲、绛县、东镇、侯马等地,最远到临汾考察寻觅;为了确保猪种安全渡过保育期,方便随时观察猪种的情况,他毅然把床铺办进了猪舍;为确保养猪成功,他全力说服远在绛县的父母搬家落户闻喜卫村帮助他发展生猪养殖……,创业的艰辛没有压倒何洋,却塑造了他坚强、稳重的性格,也更加坚定了他带民致富的信念。
从废弃的荒地到现代化猪舍,从憨态可掬的仔猪到笨拙上车的肥猪,从四处寻觅粉碎机粉碎饲料到自家粉碎加搅拌联合机组的上马安装、从村民嘴中的笑谈到医活养殖户扔出猪圈的将死仔猪,他先后自筹资金投入18万余元!现在,在他的养殖园里,两座占地400平米的现代化猪舍拔地而起,拥有能繁母猪19头,长白系种猪1头,存栏肉猪180余头,同时还建有占地55平米的饲料储备室和粉碎机房,安装有粉碎加搅拌联合机组,现在他的猪场自繁自养已具备了年出栏300头肉猪的生产能力,今年年底生猪出栏量将突破300头。
合作致富绘蓝图
“带头创业是工作法宝,带民致富才是我的终极目标。”何洋说道。多年来,他积极与村干部交流,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有基础、有想法的村民先行一步,以养殖的实际效益引导群众参与进来,为了调动村民们养猪的积极性,他的猪场免费为村民们配置、搅拌饲料,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长期低价出售仔猪。
在他的努力下,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他看准时机,适时提出了创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议,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肯定,镇党委书记李强还亲自为合作社命名为“河洋”养殖专业合作社,寓意卫村的生猪养殖业由如“溪流”汇成“海洋”,辐射带动整个河底镇甚至整个南垣的养殖业,形成产业化和集约化效应,走共同致富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在县、镇两级领导及信用社、科技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的积极协调帮助下,他牵头筹资48万元成立了闻喜县河洋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饲养、防治、购销上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在此过程中卫村新增养猪户二十余家,村里的年出栏量由过去的不足一百头发展到今天的一千余头,直接带动村民们年净增收近30万元。
今天的成绩切在何洋看来才仅仅是个开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他也为自己制定了更为长远的工作计划———“把卫村建设成为一个集生猪繁育、饲养、购销于一体的生猪集散基地,使其具备年出栏2000头肉猪以上的生产能力,从而与大型屠宰、肉食品加工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把卫村养殖业引上订单发展的的快车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