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中国梦”
——记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长芦疃村大学生村官李月峰
“月峰,我棚里的葡萄秧有的叶子变黄了,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近日,在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长芦疃村,前来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大学生村官李月峰正好碰到刚出棚的村民刘树怀,他正在为棚里的葡萄秧出现黄色而着急。李月峰为他详细讲解了葡萄秧出现黄色的原因,并告诉他这不会影响葡萄产量,刘树怀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起李月峰,长芦疃村的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致富从调农业结构开始
2006年,大学毕业的李月峰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通过“三支一扶”回到农村,开启了他带领农民致富的新征程。
长芦疃地多,土壤优质,适合发展集群式农业,但是传统农业种植形式单一,粗放式经营,技术含量低,经常有丰收无市场,有市场无高价,农民收入不高。分析出长芦疃的优势和短板,李月峰和村党支部书记李长荣探讨着各种发展出路。
“既要调整产业结构,又要找对路子,既要学习成功的经验,又要立足本地实际。”李月峰说。在李长荣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大城县农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李长荣任理事长,李月峰是监事会成员。合作社把握发展方向,负责联系、管理、聘请技术指导,个人自愿参与。
在李长荣和李月峰的带领下,合作社到饶阳县参观、学习经验,最后确定发展暖室大棚的思路,并确立“千亩设施葡萄”的长远目标。2011年,以李月峰为首的9户村民作为示范户,采取葡萄和羊角脆套种的模式,迈出了种植暖室大棚的第一步,种植面积数十亩,每亩大棚投资近6万元。
经过两年的摸索,合作社已从2011年的48户发展到现在的近200户,冷棚增加到500亩,暖棚从无到有,并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亩。
补农业知识,当“跨行大夫”
来到李月峰的办公室,他的床头还放着关于农业技术的资料。“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对我们种植暖室大棚很有帮助。”李月峰笑着说。
“大娘,该放风了,棚里的温度过高会影响葡萄生长的。”来到村民张树华的大棚,李月峰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帮助她查看棚内的问题,告诉她该如何掐须留叶。
“学习医学的他如今也操起了‘手术刀’,只是跨了行,我们的棚区出了任何问题他基本上都会帮我们解决。”张树华笑着说。
经过几年的摸索,李月峰已成了种植大棚的高手,他找到了很多“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大棚种植模式由以前的两沟套种变单沟套种或者不套种;建棚设施由砖砌改为土砌;保温设施由保温板和苇板改为草帘子……
说到自己的“中国梦”,李月峰信心满满:“等千亩设施大棚实现后,要让一亩地冷棚的收益约等于三十亩玉米的收益,让一亩地暖棚的收益约等于六十亩玉米的收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