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葡萄园,生活比蜜甜。金秋八月,硕果飘香,安县塔水镇幸福村的葡萄熟了。
图为塔水镇幸福村妇女主任李占会在采摘葡萄
8月22日,走进幸福村葡萄园,放眼望去,成片姹紫嫣红的葡萄挂在绿油油的藤架上,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甜甜的香气,7、8个妇女头戴遮阳帽,正弯着身子蹲在地里采摘葡萄。
当下正值忙碌的葡萄上市季节,幸福村的葡萄园边,货车、私家车排到了村口。
水果批发商王兵站在田埂上,正忙着把一筐筐颗粒饱满、晶莹夺目、剔透芳香的葡萄抬到身后的皮卡车上。
“昨天电话联系的时候还说可以给我500斤,今天只卖给我300斤,郭老板,我一大早就从市里赶过来,这样可不行啊。”远远的,就听到王兵在跟郭小虎发牢骚。
“实在对不住,订货的实在太多,还有好多城里人自己来采摘,下一批,我一定让您‘满载而归’。”郭小虎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还得安抚着“生闷气”的客商们。
幸福村地处干河子沿线,常年缺水,村两委干部绞尽脑汁,出主意,找良策,想办法。
三年前,村支书郭小虎看到外地种植优质葡萄取得良好的效益后,将脑筋“动”到了葡萄上,请来了专家帮忙考察后,根据幸福村半丘半沙土壤结构实际,决定发展葡萄、莲藕、大蒜种植业,这是幸福村经济发展的“三件宝”。
幸福村自古以来农耕习惯,种植稻谷、小麦与苞谷。要一改千年农耕习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时。老百姓对种栽葡萄、莲藕、大蒜没有底气,谁先吃“螃蟹”?郭小虎就带着村委会主任孙发贵、村会计罗玉泉、村妇女主任李占会等率先尝试。“当时没有技术,也不懂销售,县里帮我们请来了技术专家,引进了巨峰新品种,我们就甩开膀子先干起来了”。
当年,村妇女主任李占会的1.2亩地巨峰葡萄,次年收入8000多元,这在幸福村出现了“第一桶金”。老百姓纷纷来参观见学,也看见了发展葡萄经济产业的曙光。
说干就干,村民们行动起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劈石,种植葡萄,莲藕与大蒜……并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销售“一条龙”包干,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村会计罗玉泉家里栽了0.6亩巨峰葡萄,尽管今年天气先旱后雨,经过精心管理,科学施肥,葡萄仍是丰收,产了2000多斤,卖了7000多元。罗会计的收入与去年相比持平略高。
6组村民许中国,2011年只种了0.6亩葡萄,第二年就收入6000多元,今年收入更是达到近万元,尝到了甜头的老许大胆要求承包8亩地,全部种上了葡萄。“这么好的葡萄,市场上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许中国笑得合不拢嘴。
伴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采摘等综合项目不断发展,周边县市区、甚至成都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2011年以来,安县不断加大对葡萄种植产业的扶持,从技术、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幸福村的葡萄产业从无到有,面积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1000亩,带动村一百余名农民就地增收致富,仅葡萄一项户均增收7、8000元。村里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资、种苗集中统一采购,定期上门技术辅导让村民们免去了后顾之忧。
村书记郭小虎告诉笔者,未来的幸福村在扩大葡萄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搞农家乐,借势发展乡村夏有大蒜、秋有果(葡萄)、冬有莲藕的特色旅游,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腰包鼓起来的幸福滋味。“要让城里打工的乡亲们都回来创业,在自家门口致富。”郭小虎显得自信满满。
近年来,安县充分利用土地复垦、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突出的农业示范园区。
全县土地流转面积76720亩,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等相继落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60家。全县整合涉农扶持项目,精心规划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之路,明确实施了旅游加生态农业的复合发展模式,让乡村真正成为地方群众富裕、和谐新家园。
幸福村的葡萄产业发展是近年来安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好环境下,幸福村正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2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