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邱国盛又卖出50公斤干莲,老规矩,每公斤价格比市场价贵10元。
邱国盛是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莲农,今年种莲4亩,收入超2万元。他的莲子都在家门口卖给散客,价格比市场价高,但供不应求。
为何这么好卖?“因为我背靠修竹荷苑,实行标准化种植,莲子品质好!”邱国盛一句话点明缘由。
标准化种出好品质
邱国盛今年53岁,以前种莲不讲究方法,加上品种退化,导致种莲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亩产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种莲收入还不如种水稻。”他一度想过放弃。
像邱国盛这种情况,当时在全县还有很多。“一个原因是品种老化,另一个原因是种植技术不过关。”建宁县莲科所高级农艺师罗银华说,为解决这两个难题,1993年,建宁在全省率先成立莲子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出多个建莲新品种,还制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建莲》国家标准。
新品种出现,提高了莲子产量,而标准化推广,提升了莲子品质。
2007年开始,所有农事安排,都必须对照《建莲标准化栽培技术一览表》进行,自己做主种了一辈子莲的邱国盛半信半疑。但他是县里科技示范户,莲科所专家专门盯着他按规程栽培。
当时,县里采取“农技专家-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模式,进行种莲标准化推广。在莲科所专家指导下,邱国盛精心挑选种藕规格,控制种植密度,实施配方施肥,成本降下去了,品质却上来了。
“以前,一亩田种藕要200多支,现在只要120支,密植变疏种,延长了盛花期,同样的品种,增产10%以上。”说起标准化种植,邱国盛如数家珍,“施肥时增加次数,减少数量,提高了结实率,颗粒大小更均匀。”
不仅是种,建莲采收也有讲究。邱国盛根据专家的建议,在莲田每隔2米左右,用脚踩开一条“路”,作为采收莲子通道。“原先采莲子时,我们在田里到处钻,成熟的莲子会漏采,变成铁莲。”按新方法,不光莲子采得干净,还能保护地里的莲藕。
去年,建宁承担的“建莲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如今,建莲种植中,95%的农户都按标准化规程进行,品质好了,价格高了,近三年来,建莲价格上涨了30%。
观光游带来新生活
冬季的修竹荷苑,并不觉得荒凉:新建的建莲文化展示馆正进行内部装修,路边的农房在进行立面改造,莲田种上了油菜花,撒下了紫云英……
邱国盛的莲田就在荷苑。自从这里成了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前来观赏荷花的游客络绎不绝,邱国盛的生活也有了变化。
“有了游客,外快多了。”邱国盛说,夏季的早晨,在莲田边,卖鲜莲、卖莲蓬、卖荷花、卖莲子汤,每一样都有收入。今年,他光卖这些,就挣了3000多元。游客大都会购买莲子,他们不讲究包装,看到品质不错,也不在意比市场价贵一些。
别看现在他挺高兴,刚进行旅游开发时,他心里可没底。有没有游客来?莲花、莲蓬卖不卖得出去?家里收入能不能增加?一个个问题让他伤透了脑筋。
为形成连片景观带,镇里给在荷苑种莲的农户发放种植补贴,一亩补贴从原来的400元涨到800元。县里的莲子加工企业把荷苑作为生产基地,保底价收购干莲,打消了莲农的顾虑。
农业观光游让邱国盛得到了好处,他的态度也悄然改变。这不,为了让荷苑冬季也有花可赏,他积极建议,在莲田种植油菜花,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形成花海景观,还不影响明年的莲田种植。
邱国盛作为村民代表,前不久在旅游开发座谈会上还提了不少建议:荷苑附属设施建设要跟上、周边的农家景观带要建好、夜景工程要启动……
“景点建得好,游客就来得多,我们就越受益。”他说,现在,村里小餐馆有了3家,小卖部开了8家,还有不少人在莲田里养鱼、养泥鳅、养大闸蟹,一亩田总收入超万元。
目前,建宁正在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清新花乡·福源建宁”为主题,依托现有的荷花、梨花、金针花等农业优势,做好生态田园和四季花海文章,打造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像邱国盛这样的农民将从中受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2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