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飞为首的金润水产合作联社一班人
今年37岁的叶飞是水阳镇银光村人,初中毕业后他就一直与水面打交道,在水产养殖的行当里摸爬滚打、闪转腾挪,并通过相继创办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的方式,带领农民勇闯市场,为发展“蓝色经济”、帮助乡亲们实现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水乡远近闻名的渔业经济领路人。
初次养蟹一度遭遇“滑铁卢”
1994年,初中毕业后的叶飞随父亲到江苏省南京市江陵区一带承包大沟水面养殖螃蟹,虽然父子俩终日劳作、辛勤耕耘,却没有换来如期收获。当时缺乏育苗技术,所有幼蟹都依赖从镇江、崇明岛、如东一带购进,由于“跋山涉水”、路途遥远,这些幼蟹经不起折腾、“损兵折将”,结果养殖效益可想而知,在最初的两三年内亏损了七、八万元,在那时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人生创业路上第一次遭遇到“滑铁卢”,叶飞多少有些灰心丧气,但父亲鼓励他要坚定信心,不能轻易被挫折打败。在那段时间,叶飞苦思冥想怎样才能掌握过硬的育苗技术,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打定主意后,他四处拜师学艺,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加上反复实验、用心总结,总算对培育蟹苗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的信心和干劲。
自己培育蟹苗打好“翻身仗”
1998年,经历在外养蟹失败的深刻教训后,叶飞鼓足勇气挖了3亩蟹塘着手幼蟹培育,当年赚了3000元,虽然利润微薄、微不足道,但却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次年,他接着挖了2亩蟹塘,当年赚了18000元。第三年,他又一口气挖了4亩蟹塘,结果赚了2万元。由于他精心培育出的蟹苗“土生土长”,避免了过去“水土不服”情况的发生,被金宝圩内其他养殖户购进养殖后成活率很高,当然效益也不错,出现了蟹苗供不应求的紧俏态势。
头脑灵活、肯干吃苦的叶飞一方面把自己掌握的蟹苗培育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农户,让他们挖田育苗,尽快走上致富路;另一方面,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市场销路和人脉资源,把农户培育的蟹苗整体回收,再销往全国各地养殖户,免除广大农户销售蟹苗的后顾之忧。在叶飞的带领下,与他合作的农户越来越多,市场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农民抱团闯市场的良好态势已基本形成。
成立水产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具备的情况下,2013年3月,叶飞牵头成立了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左邻右舍和周边的水产养殖户纷纷加入其中,他们除了统一购进毛仔、统一销售蟹苗外,还统一购进螃蟹饲料、药品及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成蟹。通过推行“五统一”经管销模式,既有效增强了整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又确保了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实际效益稳中有升。仅以幼蟹培育一项而言,亩均纯利润达到5000—10000元,是传统农作物种植效益的4—8倍。
不仅如此,从事水产养殖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太大的劳动强度和体力付出,因而在金宝圩一带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大多在六、七十岁,“兜里揣着红票子,一家人过着好日子”,因而深受圩乡百姓的青睐和欢迎。在短短2—3年时间内,加入到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500余家,户均养殖户的纯收入达到3—5万元。依托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小小的水产养殖业,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强强联合实现产销运一体化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也是合作经济,“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唯有抱团合作、强强联手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几经摔打锤炼的叶飞深刻地悟出了这一道理。当然,悟出这一道理的还有葛其寿、杨斌、王宏华、陈先柏、李小强、任孚春等其他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经过多次真诚友好协商及秉承自发、自愿的原则,他们终于携手走到了一起,于2014年4月12日挂牌组建了“金润水产专业合作联社”,这在全市水产养殖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幼蟹之乡”——水阳镇又增添了一块新招牌!
金润水产合作联社旗下的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金新水产专业合作社、小马水产专业合作社、宏华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杨斌蟹苗专业合作社、强子蟹苗专业合作社、太平水产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各有特长,以前虽有合作关系,但不是紧密型,在协调统一市场价格、调运蟹苗和成蟹的当口基本处于“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状态,不利于水阳镇水产养殖业的做大做强。如今,在叶飞、葛其寿等人的倡议下,七兄弟携手走到了一起,在更高平台上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2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