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宪忠在查看果树生长状况。
虽然下着大雨,曲宪忠还是和往常一样乘坐汽车来到河北省威县。这一次,他打算在这里待上十几天。
曲宪忠今年71岁,是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退休前曾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巡视员。2013年,本想在家安度晚年的曲宪忠来到河北省威县,他没想到这里成为他难以割舍的地方,他将毕生栽培果树的经验和心血倾注于此,带领当地农民建梨园、种梨树。3年时间,将数万亩荒滩地打造成6.8万亩现代化高标准果园。
因梨而富的村庄
威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于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该县拥有大面积的河荒地,土地贫瘠。
贺营镇袁庄村位于威县西沙河畔,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村支书郑继奎说,该村大部分土地属于河滩地,沙化严重,漏水漏肥,不适合种庄稼。村民以前靠种植棉花维生,一亩地收入不到1000元,如果算上成本和人工费,还会赔钱。
据郑继奎介绍,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纷纷逃离这里,去城里打工。村子里耕地仅由年迈的老人耕种,有的耕地实在没人耕种只能任其荒芜。
当地流传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袁庄村:“红龙集袁庄地皮洼,光棍儿汉子二百八。别地方闺女沤成泥,也不嫁袁庄红龙集。”
如今,一条漂亮的景观道串起多个大型现代化高标准梨园,直通袁庄村。行驶在公路上,车辆宛如进入梨树的海洋,树上挂满了包裹着纸袋的梨子,预示着今秋的丰收。进入袁庄村,村里道路宽阔,路旁绿树成荫。光和里、福来巷……这些街道的名称都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一切,源自于该村的梨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袁庄村的村民逐渐富裕起来,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在县城购买楼房,村里增添了100多辆私家车。袁庄村也成功入选河北省“美丽乡村”。
谈起梨,郑继奎立刻来了精神。“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啊!”
郑继奎说,2015年8月29日,威县作为革命老区,到北京阅兵村慰问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将士,送去雪青梨、秋月梨等新品种,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在郑继奎和其他村民心中,难以忘怀的却是带领村民种梨树的曲宪忠和他的科研团队。
梨园中的古稀老人
已过古稀之年的曲宪忠精神十足,身材高大魁梧,虽已满头银发,走在梨园里,步履矫健,行走如风。
2012年9月,曲宪忠作为特约嘉宾来到威县参加河北省梨果现场交流会。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威县的土壤、水质、气候适合种植果树,然而该县大片土地荒芜,农民仅种植一些收益极低的棉花,生活贫困。
想发挥下“余热”的曲宪忠来到威县成为当地的经济林高级顾问。然而本打算在这里待一年的他,一干就是三年。
2013年1月4日,曲宪忠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威县。到达的当天,曲宪忠没去住所休息,直接来到城西的西沙河畔,实地考察,检测土壤、水质、气候。
在大量的调研中他发现,威县在历史上有梨产业种植传统,土壤、水质、光照都非常适合种梨,且经过考察,现在梨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尤其是高端市场,经济效益越来越可观。
为了论证种梨的可行性,曲宪忠走访了河北省多个梨产地。高阳、顺平、魏县、辛集、赵县……随后,他又邀请国内多名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先在威县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把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曲宪忠和多名知名果树专家经过研究,综合考虑威县土质和国际市场因素,确立了四个主栽品种:雪青梨、秋月梨、新梨7号、红香酥梨。
从此,这位古稀老人一头扎进了梨园,将多年的心血倾注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不一样的“顾问”
从2013年开始,家住石家庄的曲宪忠一年有300多天都是在威县度过的。在威县,曲宪忠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梨园。
走在果园中,曲宪忠健步如飞,常常把工作人员和他的学生远远甩在身后。每当看到果农修建、施肥方式不对,他就会停下,手把手教会果农正确的方法。为了让梨园早日建成,他甚至凌晨4点去查看梨园建设情况。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梨农们也熟悉了他的身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1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