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来,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温和走高,其中河北、山东地区小麦价格涨幅因小麦受灾情况略少相对明显。但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市场流通小麦品质等诸多因素,国内小麦平均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
——市场流通逐步偏紧,小麦价格温和走高
8月份,随着收购的持续进行,收购量的不断攀升,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温和走高。据市场信息,截至8月末,不完善粒在10%以内的小麦收购价多在1.18-1.22元/斤,不完善粒在15%以内的小麦收购价多在1.14-1.18元/斤,不完善粒在20%以内的小麦收购价在1.1-1.14元/斤,环比上涨约0.02-0.03元/斤。
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分析,小麦行情坚挺,不少地区出现温和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收购量增加、流通量减少,小麦区域性市场供需偏紧推动价格走高;二是8月份进入短期的消费阶段,大中院校开学、后期与中秋、国庆备货都让面粉消费扩大;三是标准品质小麦需求扩大,使华北地区小麦价格涨幅相对明显,进而影响到南方地区的采购心理。
“但应该看到,市场的价格顶部明显,即托市小麦交易底价,一旦市场价格上升到1.23元/斤(三级托市小麦交易底价),会引发企业进入托市交易购买,届时市场上的价格就会止步不前。”
申洪源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的价格高地在河北、山东等地,促使当地面粉加工企业的运营成本高于河南、江苏及安徽等地区,在当前企业的面粉加工技术基本在一样水平的基础上,高成本面粉势必影响到销量。同样,如果华北地区的贸易商在1.2元/斤的价位大量收购小麦,也面临后期的综合成本会高过托市小麦的交易底价的风险。
——面粉需求明显扩大,麸皮市场弱势运行
8月份,国内大部分地区降水天气减少,特别是中、下旬后,随着学校开学的集团性消费影响,以及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节,加工企业对小麦的加工量逐步扩大,一方面带动了小麦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也巩固了面粉的出厂价格。
据市场信息,8月下旬,主产区30粉的主流出厂价格多在1.56-1.62元/斤,环比略涨0.01-0.02元/斤。市场对面粉的需求虽然提升,但时间短暂、数量有限,月末个别地区的面粉出厂报价略有下调。
据分析,8月份麸皮价格弱势运行,前期价格较高的江淮、黄淮地区降幅较大,而华北地区也有不同幅度下滑。
据市场信息,8月末,各主产区麸皮出厂报价多在0.57-0.6元/斤之间。麸皮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菜粕、高粱等相关替代品价格普遍走低,加之面粉加工量扩大,市场上麸皮供应也随之增加。
——新麦质量同比下降,入库总量同比增加
8月中旬发布的2016年我国夏收小麦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根据检测数据,9省份收获小麦整体质量明显不如去年。容重和三等以上小麦比例有所下降,不完善粒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省不完善粒超标较为严重。
多个主产省为减轻种粮农民因灾损失,均采取“应收尽收”的措施来执行收购,收购标准从之前的“不完善粒不超8%”扩大到“不超20%”,促使各地收购量快速增长。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消息,截至8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6158万吨,同比增加483万吨。小麦收购量从7月末的“同比减少”,到8月下旬的“同比显著增加”。
申洪源认为,此举对市场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小麦的市场价格将形成较为长期的压制,甚至拖累作用。虽然各方看到随着收购量不断扩大,市场流通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的小麦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苗头。
但应注意的是,主产区多省市执行的临储收购标准是“不完善粒放宽至20%”,根据今年冬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质量以及当前的收购形势粗略估算,在已收购6000多万吨的小麦中,不完善粒超10%的小麦或占到四成,随着收购的持续进行,超标小麦的占比或继续增加。也正因为如此,后期市场上自由流通的小麦平均质量难以超过已入库的小麦质量,进而制约整体小麦价格涨幅。
——供应进一步增加,国际麦价创十年新低
美国CBOT小麦期货市场受空头回补盘以及对后期出口需求提升的乐观预期带动,8月上、中旬缓步回升至451.8点后,快速下跌,最低跌至402点,创10年来新低,相比2008年3月份金融危机时的高位累计下跌近70%。导致国际麦价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小麦供应充裕,而消费量却并未跟上各主产国不断增长的产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1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