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贵正在查看核桃挂果情况。
他是一个普通党员、一名乡村干部,用30年的青春和心血探究果木产业,跑遍大江南北,培育出全国没有的核桃新品种,成立一个专合社,拥有自己的基地500余亩,带动一方种植产业发展,让47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他就是宜宾市屏山县夏溪乡建设村果树种植能手周生贵。
据屏山县农林局总农艺师罗家帮介绍,夏溪乡的周生贵在果木管理技术上,比很多专业人士都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土专家。他50出头的年纪,精瘦的个子,一副普通的装束,看上去并无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和他谈起果木(无论干果还是水果)的种植、管理、培育,那真的头头是道、滔滔不绝,30年的刻苦钻研和付出,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
从“炮手”变“能手”
周生贵告诉说,1982年高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后回乡办了一个烟花爆竹厂,日子过得还算红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安全事故让他血本无归。那时间,徘徊、困惑、迷惘、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夏溪乡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自古就产枇杷、李梨桃杏、茶核栗果等,但都不成规模。没有了出路、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思考再三,决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发展水果。1998年,他怀揣着一千块钱,坐上了去成都龙泉驿的车,那里种植的枇杷全国有名。“在引进枇杷的时候遇到了很大困难,不管你出多高的价格人家就是不大量卖嫁接枝条。”好不容易问到有几家要卖枝条的,但都被预订了。从这个村转到那个村,那时交通不便,全靠步行,口干了,就趴在路边的田坎边喝水;饿了,就啃点干粮。一个村、二个村、三个村……无数次的往返,最终,在龙泉驿区走了好几个村,最后找到一户同姓的人家,通过理家族渊源,攀家门,最终,那家人答应卖给他3000多枝大五星枇杷嫁接枝条,如获至宝的他,回家就将自己原来土地上的枇杷树全部进行了嫁接。
后来,周生贵又数次到了成都和眉山进行考察,引进了几千株大五星枇杷,建起了枇杷育苗基地,自家也种了两百多株。不仅在果木引进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在种植技术上更是如此。“由于没有知识、经验,最开始引进来的果苗好多都死了,就只好请外地技术人员来指导,他们一年只来5~6次,但每次要收一千多元的费用,在当时也算笔大数目了,后来干脆自己买书学习,出去考察时请教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周生贵说,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索,最终成为了一名种植能手。
一株树10年情
“对面山上,有1棵大核桃树,旁边还长了一棵小核桃树,我已经跟踪它10年了。”周生贵指着他家对面的大山告诉我们,那株大核桃树结的核桃个大、香、出仁率高,每年开花、结果、成熟的时节,他都要上山去观察。“核桃是自繁、自变的,每一棵核桃都是单独的一个品种,每年结的核桃都有变化,有的可能前几年很好,但是以后就不那么好了,所以需要长时间跟踪观察。”他说,通过整整10年跟踪,确定是一株优良的核桃树后,他才把那株小核桃树搬回家种植。
看得出,周生贵是一个从骨子里喜欢果树的人,每次外出时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哪里有一颗优良的果树,他都会去留心留意。2010年8月,他去凉山州雷波县走亲戚,发现邻居家倒塌的老土墙上,一株核桃树结的核桃不仅个头大,而且数量很多,产量高。第二年、第三年,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去看看,发现那株核桃依然结得很好,于是找到主人家进行详细了解并买下了那株树所产的核桃,成熟时他去品尝,发现口感也很好。于是,开始采回枝条嫁接、繁育。“通过对嫁接的幼苗芽孢和核桃口感判断,它是一棵由良种核桃和本地核桃杂交后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核桃。”周生贵高兴地说。
育新品同致富
在他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核桃、柑橘、枇杷、李子等等,俨然是一个实验园,“一株核桃树上,同时有4种核桃。”他说。他长年在方圆百里的大山里寻找各种果树,发现新品种,把它们带回来,进行培育。
“我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了一千多株核桃,观察不同高度的核桃树在挂果、出仁、口感方面的情况,力争发现和培育出1-3种新的核桃品种,请相关部门鉴定后申请命名,并在当地进行推广。”他说,这是他当前最大的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1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