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铃在双孢菇大棚观察。
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义合村的李岩铃,十几年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凭着坚强刚毅的性格,历经风雨大胆自主创业,如今是长子县绿生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让长子崛起“上党菇都”的女强人。富起来的她,不忘初心,积极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9月22日,笔者在长子绿生源食用菌种植基地,见到了人们口中夸赞的李岩铃。看着长势喜人的蘑菇,正在蘑菇大棚里和工人一起采摘双孢菇的李岩铃和丈夫秦四清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高兴。
离土经商
创业之初多坎坷
李岩铃生就一股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劲头。1990年,她与丈夫秦四清在本村承包了13亩土地,种植玉米和蔬菜。尽管每日起早贪黑忙于耕作,但13亩土地一年下来收入并不多,这对李岩铃来说很不甘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岩玲在长子县城遇到了经商的初中同学,谈到现如今承包出租柜台搞服装批发很挣钱,点燃了她弃农经商的念头。回家之后,李岩玲和丈夫商量好,把土地承包给别人,自己想方设法筹资8万元在县城租了房子,承包了供销商场5平方米柜台,开始了服装生意。
199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销服装生意开始走向滑坡。李岩玲审时度势又返乡投资12万元,开始创建“七彩山鸡”专业合作社,从山东引来种鸡开始喂养。自己办养鸡场实践成功后,她便发动本村妇女在家喂养,并承诺四个月鸡成型后开始回收。经过四年多的苦心经营,“七彩山鸡”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发展养鸡农户300个,每户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尝到了养鸡甜头的乡亲们对李岩铃很是感激,李岩铃也为自己能帮助乡亲们致富而兴奋不已。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岩铃养鸡事业蒸蒸日上之时,2006年,震撼全国的禽流感突然发生,从而使她精心发展起来的山鸡事业蒙受巨大灾难。眼睁睁地看着养鸡场一个个变成了空舍,李岩铃欲哭无泪。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她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万元。
惨遭如此打击,对一般人来讲,可能就很难东山再起了。但李岩铃毫不气馁。她咬咬牙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行。
东山再起
历经风雨见彩虹
李岩铃在养山鸡时,跑上海、到福建,发现有一种产品非常畅销,那就是食用菌双孢菇。由此,她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鸡舍发展双孢菇。
养山鸡虽然倒闭了,但李岩铃养山鸡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都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为此,李岩铃同丈夫一起到福建参观学习,并从外地请来了两位师傅,硬是把自己的山鸡场变成了双孢菇种植基地。
开拓要有精神支撑,创新要付出代价才能实现。在发展双孢菇的起步时,因为师傅是南方的,他们只知道用稻草种植双孢菇,但稻草一是秸秆长,不利于翻料;二是要到外地进口,成本较高。李岩铃一次次到周边省份考察,终于找到了用玉米芯代替稻草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但省力省钱,而且更适宜双孢菇生长:每吨玉米芯比稻草节省费用200元,每个菇房产量又比稻草高1000到1500公斤。这样一来,自家种植5个双孢菇棚,首次突破了每棚超4万元收入的记录。李岩铃夫妇又一次开心地笑了起来。
李岩玲用鸡舍发展双孢菇发了财。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乡亲们都到她的基地来参观取经。李岩铃想,这正是带动乡亲们发展双孢菇致富的大好时机。于是,她向村干部提出了在本村发展一个双孢菇示范小园区的想法。为了把想法尽快变成现实,李岩铃走东家串西家,千方百计做通了村民工作,调整了土地。在她的努力下,义合村很快就建起了一个占地40亩的双孢菇种植小园区。一年多时间,这个小园区也奇迹般地放了“卫星”:一个双孢菇棚居然创收高达5万元。这一下李岩铃发了财,也在当地出名了,前来求她传授技术的村民络绎不绝。
李岩铃说:“一人富了不算富,我要让更多的乡亲们都来种植双孢菇,都来发菇财,这样双孢菇产业才能做强做大。”为此,2007年李岩铃注册资金60万元,成立了“长子县绿生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展双孢菇:公司制定了标准,规定了生产程序,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三统一”。从而也使双孢菇产业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1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