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为落实科学建设和生态理念,道路分车带绿化设计、施工应从哪些方面予以体现?
岳桦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若要体现生态效应有几项原则需要遵守。首先,道路分车带绿化带要有一定宽度。从理论上讲,宽度在50米以上的分车带能体现生态效应。
分车带绿化植物要尽量以乡土品种为主,比例不低于70%,这样不仅能降低维护成本,还可体现区域特点。通过调研发现,大连绿化植物种类只占本地资源的23%,而长春则能达到70%,更多地保有本地植物种类,才能降低受灾风险。一些大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在哈尔滨江边种植的老榆树已有百年历史,虽然很多人认为黑色的树皮有碍观瞻,但这也恰好体现了“黑土地”的地域风貌。
不要频繁更换树种,选择长寿树种也是重要原则。一般长寿树种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可将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块状混交,加大长寿树种应用量,减少速生树种应用量,然后慢慢更替,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
成林的绿化带生态效应最佳。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要重视乔木种植,不提倡大量密植造型绿篱。密植绿篱虽能产生大规模绿量,但相比花灌木的绿量要少很多,而且经过修剪会形成伤口,为病虫害的发生埋下隐患。大量的修剪工作还会增加养护成本。
吴徐祥上海原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
道路分车带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中央隔离带两种。这两条窄窄的绿带虽然规模小,但在分隔空间的同时也营造出景观空间。
就隔离带而言,实用性最重要。中央隔离带首先要具备防眩光的作用。记得一个国外的中央隔离带设计,只是一片带有地形的草皮,然而地形的高度正好达到阻隔来往车辆相互眩光的作用,做到零眩光的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设计中央隔离带时,一定要先考虑实用性,再在此起基础上完善后期景观效果。
中央隔离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在满足实用性之后就要考虑生态性。比较生态的做法就是乡土树种与适宜树种株间混交的形式。除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株间混交还能加强绿带净化空气的作用,将抗二氧化硫、滞尘量高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净化空气的效果会比一般片林大得多。
施工时,花灌木株间混交基本上由技术人员在现场指挥施工,因此对工人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乔木株间混交在确定品种后,还要保证每种植物的株间距,在此范围内不重复配置植物。
在上海宝山区泰和西路建有一个春景秋色林示范工程,就是采用小面积片林混交的做法,其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都非常好。这种形式也可以应用在道路绿化中,小面积片植,以模块的形式出现,经过一段距离后重复应用。这种形式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滞尘量,降低植物的死亡率,营造植物与植物或动物之间小环境的生态循环,给道路绿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养护成本。
胡优华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央分车带绿化要满足防眩要求,并注意景观效果,才能达到美化路容,改造行车环境的目的。一些中央分车带面积较小,土壤贫瘠环境恶劣,应选择适应性强、易成活、管理成本低的品种。防眩树种早期和后期树冠变化较小,选择的植物品种可以常绿为主,适当搭配彩叶和开花灌木,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动态景观。
中央分车带绿化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生态效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如以河南桧或蜀桧为主要防眩光树种,中间栽植可观花的紫薇、木槿、海桐球,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彩叶植物,或有芳香气味的桂花等植物。
施工时,河南桧或蜀桧采取百叶窗式栽植形式,每排3株,排距2米,单排偏车行方向角度60度,中间栽植1组(3株)开花紫薇,紫薇两侧点缀小叶女贞球,地被以马尼拉为主;或者在中央分车带中央种植河南桧,每排三株,间距1米,排间距2米,中间栽植1组(3株)开花木槿,木槿两侧点缀海桐球,地被以马尼拉为主。
下期话题:
河道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水系生态修复和亲水环境营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河道绿化如何体现河流的生态效应?在植物选择和配置形式上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本栏目联系方式:热线电话01087680622-4110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7/hq_11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