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保留也是一种文化”、“建公园,就是要让市民感觉到公园是自家的”……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为太原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出生于太原、成长于太原的李雄,对太原生态园林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称“作为一个太原人很自豪”,并建议太原把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文化以及本土性相结合,特别要选择好本土树种,保护好工业遗产。
要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
“中国的城市绿化过于千篇一律,文化缺失很多。”李雄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文化难以抵御国际主义的冲击,造成了很多的缺陷。”造成的结果是,千(公)园一面,照搬模仿,盲目追求景观的壮观气派,贪大求洋,过分追求大尺度、大气派、大手笔、大色块,导致目前城市绿地特色消失。此外,南树北移,过度强调常绿效果,忽视乡土树种的运用,造成公园内生物多样性降低。
他认为,当城市绿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无限度地追求园林指标,而应注重质的提高,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
晋阳湖是晋阳文化的希望
在提及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时,李雄特别提到了西湖:“西湖原先只不过是个泄湖,而今却闻名海内外,这是文化的力量。”他借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Carl鄄Steinitz教授的一句话,以阐述西湖风景区的发展演变过程:“风景园林的建设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自然保护,西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所揭示的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是:一个从简单的、实用功能出发而建设的人工湖泊,能够随历史的发展转化为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区域。”
李雄认为,如果晋阳湖开发得好,一点点地积淀太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话,可以成为浓缩晋阳文化的区域。
充分挖掘乡土植物特色
在李雄看来,“大文化”就是没有文化。无论是道路绿化还是公园绿化,我国的很多城市绿化,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都忽视了乡土特色,品种单调,配置形式缺少艺术构思。
李雄认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在的主流意识已经克服了原先的猎奇心理,转而追求野生、半野生的本土植物。
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太原的城市特色被李雄充分挖掘:“对于太原的工业遗产,不是要拆掉挖大湖、建大绿。”他举例说,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位于德国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Tyssen钢铁厂。这座钢铁厂尽管在历史上辉煌一时,但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了。1989年,该市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成为供当地人和旅游者休憩参观的工业景观公园。公园内金属广场、考珀活动场地、熔渣公园、料仓花园、开放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展示了自然与环境的融合。在国内公园的实践上,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也可以作为参考。此外,李雄还建议,太原有很多废弃的矿井,可借鉴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模式,加大对矿山、矿井的绿化美化力度,打造太原别有特色的公园系统。
在李雄看来,有文化品质的公园才能有生命力,而文化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再现,这是文化表达的正确途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7/hq_11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