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金钱树疫病、白绢病的识别与防治



  “
  白绢病和疫病是华南地区金钱树栽培中最常出现的问题,现将防治白绢病和疫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金钱树(Zamioculcaszamiifolia)别名金币树、雪铁芋,是天南星科雪铁芋属多年生植物,原产于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具马铃薯似的地下块茎;不定芽从块茎萌发形成大型羽状复叶,挺拔而浓绿,明亮光泽,观赏价值高,因羽状复叶排列如一串串铜钱,因此而得名。金钱树适宜在不同光强下生长,耐阴性强,而且还具有耐旱、怕高湿、怕低温、怕雨淋等特点。金钱树是目前市场上少数几种用于年宵的观叶植物之一,为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目前,金钱树在我国种植的理想地域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尤其是海南省,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正好适合金钱树的栽培和生产,种植出的金钱树外观品相好、质量高,因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8月份开始,随着海南省进入台风季节,高温多雨的天气让种植金钱树的农户和公司加倍紧张,褐斑病、镰刀枯萎病、疫病、白绢病等病害接踵而来。尤其是疫病、白绢病使得金钱树的嫩芽和叶柄基部溃烂,给金钱树种植者造成巨大损失。
  如何在金钱树的生产中识别疫病(Phytophthora)和白绢病(SouthernBlight),并有效地进行防治呢?
  “
  症状识别
  疫病侵染金钱树嫩芽时,初期出现水浸状斑块,之后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软腐,使得嫩芽倒伏,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会有白色绵状菌丝。
  白绢病在金钱树上多发生于嫩芽、叶柄基部等部位,侵染刚发出的嫩芽时,首先在黄绿色的嫩芽上出现褐色油浸状小斑,扩大后腐败,之后黄绿色嫩芽会呈褐色,接着表面长出绢丝状物,呈放射状向根部及盆土表面扩展。
  白绢病侵染金钱树肉质叶柄基部时,首先呈现水渍状黄褐色至红褐色湿腐,腐败状似软腐或疫病腐败。病斑中心区域稍凹陷,边缘明显,感病部位表面布满白色绢丝状菌丝,呈放射状并向土表蔓延,之后菌丝上产生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转黄色、红褐色到深褐色,严重时整株被害,致使地上部茎叶萎蔫枯死,容易拔起,叶柄很易被拉离。
  病原
  疫病病原为卵菌纲,鞭毛菌亚门,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该病的发生与残留菌量及雨水关系非常密切。
  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小核菌属。其有性态称为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很少产生。在生活史中小核菌主要靠无性世代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营养菌丝和菌核。菌丝白色,有绢丝状光泽,呈羽毛辐射状扩展,有隔膜;菌核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至1.0毫米,大的3毫米,平滑有光泽,初白色,后变棕褐色、茶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等。
  诊断要点
  疫病、白绢病这两种病害的被害部位都发生在金钱树植株叶柄基部。白绢病在病部上面长有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边缘明显,同时还生有茶褐色的小菌核;疫病的病部为褐色或黑褐色腐败,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绵状霉层,散乱分布,无菌核。
  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疫病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并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囊孢子通过雨水或田间水分管理飞溅到寄主金钱树上进行侵染。孢子囊产生和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至30℃,一般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病害易流行。当土壤湿度在95%以上,持续4至6小时,病菌即可完成侵染,2至3天就可发生一代,因此温度高、降雨多、排水不良时疫病会发病严重。
  白绢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至2厘米的表土层中,在2.5厘米土层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翌年当温度达到25℃至35℃,相对湿度90%以上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在土壤中蔓延,并从金钱树根茎或叶柄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经7至8天潜伏期即开始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进行再侵染或多次侵染。白绢病病菌发育温度在8℃至40℃之间,最适温度为30℃至33℃,最适pH值为5.9。此病一般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及酸性土壤中易发生。
  防治方法
  1.疫病、白绢病的发生与水有密切关系,避雨栽培是防止疫病、白绢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栽培金钱树过程中要注意对水的控制,以“见干见湿”为原则。高温雨季,当温度高于32℃,要注意雨后及时排涝,注意通风,严防栽培场所湿度过高,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侵染 真菌 识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