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刚行近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蔚为壮观之势已然扑面而来,主大门内,翼型伸展而成的个性化大型花卉交易展示厅,似在迎接每位入园宾客;与之相依的30万平方米一体化智能温室收工在即,庞然之势似乎一眼望不见头。无怪乎,所到之人,悄然喟叹,这是花卉业的航母,而它,即将起航。
投产在即
品牌回归
成立于2008年的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有人或许觉得眼生,但提及其前身天津大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盆栽业人士大多耳熟能详。自旧址拆迁、新园区开建以来,“大顺”似乎在业内隐匿了3年多。今日,崭新风貌的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一期建设接近尾声,30万平方米智能化温室即将于近日投产,并将在年底推出部分成品花,“大顺”品牌再次回归。
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一期工程始建于2009年12月,占地面积近1000亩,目前已投资13.5亿元,预计在今年6月份完成整体建设。
一期工程“主角”当属30万平方米玻璃智能温室,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高7.5米的智能生产温室,论规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体化温室,论装备,则处处透着“国际范”。公司董事长杨铁顺一一细数,荷兰、意大利、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先进的设施装备,在这里集聚一堂,如温室内的物流缓冲系统、空中可移动苗床生产体系、顶部天车轨道系统、大范围地面和苗床潮汐灌溉系统等,将温室装备成了花卉生产的“标准化工厂”。“有时候缺一个零件,都要进口,国内买不到。”杨铁顺略带“苦恼”地表露温室国际化水准建造的不易。此外,国际先进的装盆机、移植机、产品分级机等自动化设备也都已在温室的加工区整装待命,等待第一批进苗后“开工”。
30万平方米一体化温室的内部空间规划,也很是讲究。从平面看,整栋温室被分成10个区域,每个区域又根据生产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对于环境调控,每个子区域都可以实现独立设置,从而满足不同花卉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从立面看,温室还有地下一层和局部双层布局,地下一层层高近2米,主要都是管道的铺装,用于潮汐灌溉的水循环都是在地下一层严谨地实现消毒和循环利用,错综交叉分布在地下一层的水管其貌不扬,可为了满足水压的需要,也都是全部从国外进口,而局部双层主要指空中种植系统,走上十几级台阶,可看到铺设在轨道间的苗床,这些距地面约3米的苗床可循着轨道移动,生产时遇到感应装置自动完成喷淋,出产品时,可按设定轨道步入分级装置,自动实现质量分级。
为了园区的建造,公司专门成立了子公司???天津市大顺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这支建造团队为了能将先进的温室装备合理安装应用,已多次到国外设备供应地考察学习,又结合园区自身的特点,终于完成一期温室的建造,尽管工期超过预期,但慢工出细活,现在这支队伍的工程建造水准已大大提升,今后在完成园区后续工程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温室需求方承建高档温室。品质为先
市场论价
“一期温室投入使用后,将年产花卉1000万盆。”杨铁顺毫不隐晦地介绍。产品类型走“百花齐放”路线,中低高档一应俱全,包括红掌、凤梨、竹芋、宝莲灯、一品红、长寿花、丽格海棠、彩色马蹄莲等,目前公司已跟国内外多家种苗商签订种苗订购合同,温室投入使用后,订购的种苗将陆续进场。
对于产品大规模供应上市后的市场接受力,公司充满信心。这一方面来自温室全自动化的“精准”控制,一方面也来自原先大顺公司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前身大顺公司成立于1991年,多年的生产技术储备是公司宝贵的“家底”,迄今,公司已申报相关专利224项,授权117项,获天津市科技成果鉴定12项,东丽区科技进步奖10项。这些技术支撑加上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成为产品实现标准化的“双桨”。
尽管因为拆迁和新园区建设,公司在过去三年没有产品上市,但公司在此期间也一直关注市场风向标,留意行业走势。杨铁顺表示,这几年全国花卉供应量的确在增加,但优质花卉的比例依然很低,市场上高品质产品存在很大缺口,只要掌控好产品质量,他相信市场的容量还很大。对于业内看到公司今后大量产品上市是否会产生价格战的忧心,他说:“我们不会因为规模上来而主动打价格战,产品价格还得凭借质量,由市场说了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7/hq_11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