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侄女结婚,我们本不打算回去,但母亲在电话中说,你们必须回来,你们不回来,谁给新人插花啊!
  我的家乡,女孩子出嫁,至今仍流传着叔叔婶婶(伯父伯母)给侄女侄女婿插花的习俗。女孩子插在头上,女婿古时也是插在头上的,后来男人没了簪发,只好插在胸前的衣服上。
  我不知道这一习俗起源于何时,但我小时候就从爷爷那里得知,这是先人传下来的。长大后,看了些书,才知道家乡的新人插花,与我国古时的簪花历史有关。
  在头上插花,古时叫簪花。我国簪花源于何时,已难考证。据考古学家发掘表明,东汉时期,川蜀妇女簪花已非常流行。如四川境内多次发现簪花妇女的墓葬,其中成都扬子山墓中出土的女俑,发簪上就插有一朵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成都永丰、天回山等地墓中出土的女俑,头上都有类似的花朵。这些都能说明当时的生活习俗。
  古人簪花,后来不知何由改叫插花。在很多文人的诗词中,都可见到插花的描述。如唐代元稹《村花晚》诗:“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杜牧《杏园》:“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古人插花,原先是女性,后发展到男性。有考古学家认为,男人插花,约源于唐朝,源于宫中。武平一《景龙文馆记》中,自述景龙年间,他参加中宗皇帝的立春宴会,宴会中,人人插一枝由皇帝亲赐的花。在宴会中,武平一因为诗写的好,中宗在他的诗上批云:“平一虽最少,文甚警新……今赐花一枝,以彰其美。”男人插花,先起于宫里,后来传至民间。宫中插花,至两宋时,更为突出,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就有“南宋簪花之制”,什么级别插什么花,可说是条条有规。从唐朝开始,男人插花就很风行,不管是老人小孩子,都以插花为荣。苏轼《吉祥寺赏牡丹》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庭坚词曰:“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陆游诗曰:“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古人插花,一般应花期而插。如“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端午后,人们又开始戴茉莉花。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茉莉盛开城内外,不少花巷的烟花女子,一次就戴花两三朵。冬日,鲜花奇缺,如何解决插花问题呢?宋代的女人将春季的鲜花收拾起来,夹于书册中,冬天才拿出来插用。
  如今,每逢重大仪式,主人都要给来宾戴上鲜花,这种行为,也许就是来自古时插花的习俗。我的家乡给新人插花,也许和这些习俗有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鲜花 菊花 蔓菁 牡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