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福建延平区炉下镇的延平区盛世花卉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百合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炉下镇领导表示,该镇正计划发展百合种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盘活田地,建立种植基地
延平区盛世花卉专业合作社是炉下镇去年9月引进创立的。
去年,炉下镇由镇经委租赁给一客商的一片土地到租赁期,农民要求恢复耕种条件后再返回田地。镇干部听取了群众的诉求后,研究认为引种百合花既可恢复耕种条件,又可以引导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流转,一举多得。
经过镇领导多番“穿针引线”,热情邀请了王台镇百合种植大户叶春娘等人进行实地考察、沟通,最终顺利签下这块土地8年租约,成立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据悉,该合作社社员6人,总面积210亩,单体大棚面积100亩,连体大棚面积50亩,固定工20多人,均为炉下当地农民,主要种植‘索邦’、‘木门’、‘曼丽莎’、‘罗宾’、‘西伯利亚’等百合品种。去年9月刚刚开始第一季种植,分四个阶段,至今已下种共计130万颗百合种球。“目前看来,我们合作社的效益不错,亩产值大约7万元,从春节到现在销路都很好,一直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叶春娘说。
破解瓶颈,引进种球公司
紧挨着百合花种植基地,笔者还看到另一片新建的种球试种基地。
“一直以来,我们延平百合发展的瓶颈在于百合种球,因为国产种球品质不好,故主要从国外进口,导致价格高,占百合花种植总投入近六成。”延平区花卉办主任陈文靖说。为此,延平区政府通过长达三年的考察、协商,引进了拥有15年种球进口、销售经验的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在炉下镇设立西诺(福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将为福建、浙江两省提供百合种植一条龙服务。
4月底,西诺(福建)公司将在炉下举办“第三届荷兰百合日”中国区活动。届时,将展出在炉下试种的9个系列270多个品种的百合,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种植户及花店的鉴赏、投票。“我们将根据百合品种对炉下当地气候、土壤适应与否,性状表现如何,并结合市场喜好等因素,评选出认可度最高的10个百合品种在炉下当地进行推广和种植,此举将进一步提高延平百合的影响力。”总经理徐国林说。
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升级
有了种植基地和种球公司这两大阵地,悉心准备的炉下“百合航母”终于正式起航。为了发挥其“高起点”、“高规格”的优势,炉下镇继续加大投入,努力促进百合产业快速升级。
生产上,为实现“机械化”作业,延平区盛世花卉专业合作社从韩国重金引进了一台自动化水肥一体机,技术员只需将指定配料倒入,一体机便会通过电脑系统自动完成配比、喷洒等任务,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力、时间,而且喷洒均匀,提高了种植技术含量。
销售上,利用西诺(福建)公司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各地百合花批发商在网上便可订购延平百合,实现订单“电子化”。
长期以来,炉下当地农民主要以养猪为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这半年多来的尝试,炉下的百合种植事业越来越红火,许多群众也都跃跃欲试,希望参与百合种植。“这正是我们试种百合的目的,要引导大家转变观念,认识到不养猪、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能致富。”炉下镇镇长蔡荣洋说,“我们一手抓限养、整治,一手鼓励群众种植百合等经济作物,就是要以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延平百合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产值2.1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十倍。“今年,我们成功注册了‘延平百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开通了全国各大城市的物流通道,拓展了各大城市的销售市场,为百合种植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延平区将继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发挥品牌效益,扶持库区及国道沿线乡镇共同参与百合种植,将整个产业做强做大,持续发展。”延平区政府调研员王夏宜充满信心地说。
为迎接清明购买高峰期,工人们正忙着将百合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7/hq_11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