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做绿化一要找地二要找钱,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用于绿化的土地和由土地财政支持的绿化经费都受到较大制约,这是新常态,是园林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且会延续一段时间。”国务院参事、中国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刘秀晨近日在济南召开某论坛上,以一个老园林工作者的睿智深入分析了园林行业当前面临的多重挑战和应对方略。
PPP方式将成主流
;&&
;&&
;&&
改革开放后城市园林绿化持续繁荣,从绿量绿质到绿地结构都有长足发展,但绿化用地和绿化经费变得越来越紧张。刘秀晨认为,新生态规划需要更多土地用于绿化,政府不得不把眼光对准城市郊区和结合部,资金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PPP将成为城市绿化主流。
“能承接绿化工程的公司大多资金雄厚,他们有能力融资,而中小企业却面临更多困难。”刘秀晨说,园林企业将面临兼并、重组和改革,而且这种新走势将会延续一段时间。园林企业不仅要找项目、找钱,企业素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也将在竞争中经受考验。尤其是中小企业,更要苦练内功,提升水平,突出特色,开发拳头产品才能突出重围。“因为即使被兼并,也需能弥补兼并者短板的特色,否则,面临的将是被淘汰。”
不盲从概念重落地
;&&
;&&
;&&
在刘秀晨看来,当前不少城市园林工程质量一塌糊涂。一些领导沉溺于所谓时尚的概念中,许多所谓的样板工程概念很好,如减灾避险园林、节约型园林、海绵城市等听起来很好,理论上也没问题,但在实践中却是花架子,你去学习考察才发现找不到成功的案例。“城市园林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必须接地气,必须实事求是。经验告诉我们,它是要靠落地才能完成的,因此要警惕园林理论的玄学化。”
刘秀晨认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少绿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用不着动不动就这理念那理念。“如上世纪50年代天安门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八十年代首都机场路的杨林大道,简约朴素却大气恢弘。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其实朴素本身就是理念。”他说,现在很多设计人员暝思苦想追逐概念和亮点,一块不大的绿地运用过多手法,虽然局部精彩,但韵律缺乏统一,看着浮躁。园林工作者要打开视野转变思维,通过更多理性思考去弥补战术性上的不足,而不是盲从概念。
与时俱进开拓新思维
今天城市园林进入一个为人居服务的全新时代,既要体现社会功能又要实现对自然山水的最小干预。这些既是园林的也是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宿,单纯地追逐其中一种功能,都是不完整的。刘秀晨说,园林要提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要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中提出解题的办法和手段。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园林随时在接受人的品味,雅俗共赏才能经得起推敲。不仅要有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还要有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自然的尊重。”他说,过分的非哲理化让人看不懂,过分的程式化又会落入俗套。“面对国家城镇化建设战略,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制高点上按照‘看得见山,露得出水,留得住乡愁’的新思维,出新招、敢担当,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1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