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生态城市规划院院长伍业钢:“要美丽,更要生态”
“
“我们造林不单是为了国土变美丽,更重要的是让国土变生态。”伍业钢认为,“生态”比“美丽”更重要,环境生态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保证,而后者是人类存在的重要保障,失去了它,人类最终会自取灭亡。
“
有关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的森林(包括山地绿化和城郊绿化等方面的广义概念)覆盖面积增长速度位居全球第一,但现有森林覆盖面积以及人均森林面积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多。而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按照造林面积计算的,而不是树冠覆盖面积,所以其中还有一些“水分”。如果要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伍业钢认为,至少还将增加96万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对于绿化行业来说,这是巨大的商机,但前提是做生态的绿化,近来这种发展趋势已逐渐显现。
“
“造林难于卫星上天”
“
近几年,北方部分地区杨树林大面积枯亡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伍业钢表示,杨树林年用水量超过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这样的树林不可能成型,即使成林也是不可持续的。当表层土壤水分被吸收殆尽,整片树林都将死亡,不但无法涵养水源,还会大量吸收地下水。
“
造林科学性的缺失导致工程做得很大,动辄就花费数十亿元,却年年种树不见林。“降雨、土壤、周边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森林要种什么,要怎么种,需要各方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伍业钢说,要建造生态的森林不是种树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其程度不亚于将卫星送上天。
“
上世纪90年代,自美国兴起了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它包括森林景观生态学、植物景观生态学、湿地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系统学以及农田、水文、土地、城市等多方面内容。该学科简单点儿说就是景观、格局和尺度。造林绿化不是建苗圃,不仅有景观的概念,更要有空间格局的概念。在格局上需要处理好森林和水、建筑、动物的关系,以及城区和郊区的关系等。如果格局不对,森林就没有可持续性,进而出现虽然环境变绿了,但天空在变灰、河流在变黑的局面。
“
以景观生态学指导造林绿化,使森林的生态承载力更高,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能更高,生态的可持续性更强,才能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尤其是生态可持续性,可以让森林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以及长远的生态效益。
“
“三大效益一个都不能少”
“
“生态森林、功能森林、艺术森林、人文森林”,是伍业钢总结的四大造林目标,其中不仅涉及生态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他看来,除了建成美丽山川,净化环境,通过森林让人类身心愉悦并提高经济收入同样重要。这四项目标的实现决定了一个生态美丽又各种效益兼备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诞生。
“
绿化不分贫富,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带来的清新空气、洁净水源、美好环境对人也是平等的,所以是非常有意义的公共事业。经过过去几年突击性的百万亩平原造林活动,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达104.6万公顷,其中城市绿地面积6.17万公顷,人均绿地公园面积达到15.7平方米。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伍业钢认为其中不乏遗憾之处,比如林下草坪、灌木空间缺乏。这些都是人们的活动空间,置身其中才能进行休闲娱乐,也是造林绿化社会效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设计规划中给予重视。
“
“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国内一些地区不缺青山绿水,但却是以贫困为代价。”伍业钢表示,这样得来的良好环境是不能稳定持久的,也是不公平的。而在美国,却有很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例子,值得借鉴。
“
美国的盖岭堡曾因多年采伐使原本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山洪泛滥,河流水系遭到严重破坏。1911年,美国正式立法对当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经过多年努力,1934年,盖岭堡所在的大烟山国家公园在成立第一年就接待游客人数达4万人次,第二年增至50万人次。当地土地价格则从1940年的每公顷200美元增长到1950年的每公顷3.2万美元。
“
“可见,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是巨大的。”伍业钢说,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而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最优和可持续利用。未来的中国,生态建设不单是大趋势,身处其中的从业者也必将大有可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0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