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赵树理为了搜集写作素材,与某县文联的一位同事到农村体验生活。当时,物质匮乏,许多人还不能解决温饱。但大作家赵树理的到来,还是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一位大婶用仅有的一点玉米面,给两人做了顿窝窝头。不巧的是,大婶家调皮的儿子偷吃了几个,到午饭时间,只剩下一大一小两个窝窝头。
大婶端上窝头,赵树理对同事说:“大的你吃吧,小的留给我。”同事也不推辞,拿起那个大窝头,三下两下就吃下了。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小窝窝头,赵树理心里嘀咕开了:我这么谦让他,他还真不客气,连声谢谢都没有,这人怎么这样呢?
从乡下回来后,赵树理一直忘不了这件事,隔三差五地跟朋友说起。随后不久,县文联召开作家下基层总结会,要求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大家都以为,赵树理一定会在会上委婉地批评同事。
轮到赵树理发言,他说:“我一直以为自己高尚,因为我把更大更好的东西给了别人。其实,这些天来,我仔细琢磨后发现,我的真正动机并非如此。我把好东西让给别人,其实是希望别人能再推让给我。我真正想得到的心情,比对方还要热切。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种谦让,而是狡猾。所以,我没有资格责怪别人,如果真的要责怪,必须从责怪自己开始。责怪我自己的狡猾,责怪我内心的虚伪。”赵树理在大会上这样骂自己,让与会者始料未及。当初那位与他一起下乡的同事,第一个站起来为赵树理鼓掌。
当我们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很难发现自身隐藏的缺陷。赵树理的自我挑战,彰显了一位人民艺术家做人的真诚与内心的坦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0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