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一张“网”打通农业转型升级路



  初冬时节,站在永丰县佐龙乡钟光平家庭农场的大棚里,仿佛能听见芦笋拔节的声音。
  连日来充足的雨水,让钟光平农场新种下的10多亩芦笋疯蹿,几天时间就长得比筷子还高,数百亩的辣椒也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往年这时候,钟光平早就为销路奔波忙碌了,可今年他并不着急,搞农业近20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淡定。
  今年初,钟光平在儿子的帮助下,把家庭农场近千亩大棚产出的有机蔬菜放到网上销售,“现在人们都喜欢绿色农产品,而山区农产品正好可以满足城里人的需求。”钟光平虽然不太懂网络,但他由衷体会到了网络带来的好处:“在网上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获利比以前多了不少。拿土豆来说,以前卖给批发商5角一斤,现在网上销售能卖到1.5元一斤。如今我只管把菜种好,不怕卖不上好价钱。”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的钟光平,是永丰县农村电商崛起带来农业生产变革的一个缩影。不仅仅是蔬菜,在永丰,茶油、茶叶、笋干、大米、百合、豆腐乳,这些优质土特产,正通过一根根细细的网线,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走向全国。
  “把东西卖出去,把东西‘更好地’卖出去,三字之差,变化巨大。”永丰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傅伟这样总结。
  变革的背后,是永丰县“政府统筹推动、第三方平台支撑、网商聚合参与、传统产业互动升级”的农村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在支撑。
  2014年4月,永丰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县级政府性电商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办法,涉及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
  扩大主体,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核心因素。永丰通过实施万名网商培育工程,对全县1300个家庭农场、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集聚孵化,目前已有超两成成功“触网”。
  为推进有序竞争,永丰鼓励并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立。全县现已建立阿里巴巴永丰特产商城、永丰农家淘、宁波江西馆等农产品商城,同时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多家电商平台开辟分馆,把当地土特产一个个搬上网,形成了农产品电商的“永丰矩阵”。
  政府助推,带来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如今,全县电商企业与网店突破7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亿元,其中农产品超5亿元。
  傅伟把不断推进的电子商务带来的变化称作“奇妙的化学反应”——改变的不只是农产品的传统交易方式,更带来了农业产业格局的颠覆性变革。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集约化经营、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和要素上,永丰的传统农业正朝着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华丽转身”。
  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土地的流转,农民手中的“散地”加快集聚,直接对接市场需求,产生规模效应。
  钟光平的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300亩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000亩,钟光平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利用现有资金对农场进行规模化改造,新建钢架大棚1008座,并建立规模化的蔬菜试验棚。农场除了支付5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金外,还长期聘请被流转土地农民近40人,每年支付农民工资超70万元。
  效益显而易见。作为生产者,农民向“农工”转变,可以获得务工工资性收入;同时,还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土地还是自家的,收入可是两份了。”傅伟说。
  看不见的地方也在悄悄转变。比如: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联的农产品标准问题。
  滕田镇中西山产业党支部电子商务平台的负责人张美凤就是用“标准”把“小农户”对接上“大市场”的新“网农”。2015年7月,张美凤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把当地3200多亩龙牙百合放到网上销售,4个月销售额近百万元。同时她也敏锐地意识到,对于农产品电商企业而言,成也网、败也网,如果农户种植的龙牙百合有一户质量出了问题,砸掉的将是网店的招牌。为此,张美凤给基地农户制定了严格的栽培标准,并提供统一育种、统一配送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标准。
  除了“自控”品质外,张美凤还引入外部标准对基地产品进行等级评定,对百合进行QS认证。现在基地生产的鲜百合、百合干和百合粉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过去农户交百合,是一筐一筐地倒,现在是一个一个轻拿轻放。因为电商客户对百合品质要求高,百合出现一点磕磕碰碰都可能被退货、遭差评。”张美凤说,一张无形的网,让埋头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户开始抬头看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百合 土地 蔬菜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