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有着峨眉山、黑竹沟、二峨山,她们从温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3000余种植物和2300余种动物,构成了这个灵性的世界。采茶比赛
自古峨眉产香茗,峨眉山茶史3000余年,弥香久远,茶叶品质誉贯古今。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茶叶资源,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峨眉山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佛教文化、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组成的峨眉山文化,正在助推乐山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峨眉山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有31家茶叶企业获准使用“峨眉山茶”地理专用标志,年使用专用标志量约300万枚。
与峨眉山、乐山大佛齐名,峨眉山茶——已然成为乐山的又一张名片。
历史悠久深远
问茶峨眉山,闻香识雪芽。深山中飘来的一缕缕茶香为禅修的游客增添了以茶参禅的意境。
茶一直被道佛两门视为健康养生之佳品,道家称之为“灵芽秀叶”,佛门视之为“佛国瑞草”、“菩提慧草”。峨眉山自古就盛产珍稀高山茶,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峨眉山茶从事生产活动至今已有3000多年,如今人们仍可以看得到树龄达1000多年以上的野生古茶大树。
纵观历史,峨眉山茶史始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峨眉地区先民的农耕文化。在西周时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创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国隐士陆通,都与峨眉山茶有不解之缘。汉代,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晋代,峨眉山茶就已扬名;到了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和万历皇帝朱翊君先后御赐茶园与峨眉山,要求广种禅茶,精做贡茶。至宋代,山中道、佛两门大面积发展人工茶园。茶叶品系多从山林引入的野生古茶。即小川茶,叶片精圆短小,春芽如雀舌,夏秋茶呈柳芽细长,多焙成毛峰,卷曲状。
数百年间,上至朝廷、各地官衙、达官显贵、寺庙供养施主、一般香客及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峨眉山。作为寺庙礼仪之序的茶饮习尚已成山中道、佛两门必不可少的仪事活动。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饮、论道,茶艺内涵渐渐形成;山风、林涛、水起风生皆成仙山茶韵。道观、寺院的茶僧对茶的论说自有心得,代代嫡传。道、释、儒相渗相融的人文内涵渐长渐丰,大大地丰富了峨眉山茶史发展中的茶文化内涵。
由此,产生了不少以吟颂和赞美峨眉山茶的茶诗和文章。唐代学者李善在《昭明文选注》中载曰:“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宋时,诗人陆游在《煮茶诗》中赞道:“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中国现代植物学泰斗,已故的四川大学植物学教授方文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峨眉山物种起源与植物图谱的收集采集研究工作,经他和他的学生们发现并收集的峨眉山野生古茶计有10多种。其中亦有方文培教授新发现后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野生古茶之一的“方氏柃”。
乐山的新名片
如今,在全国各大城市繁华地段,峨眉山茶品牌形象店已经深入人心;到乐山峨眉旅游观光,带回家中的亦是形式各样的峨眉山茶。
经过多年发展,峨眉山茶已具相当规模,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日趋强大,品牌效应日益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成熟。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4万亩,茶叶年总产量达7.6万吨,茶业年综合产值65亿元。规模茶叶企业100多家,茶叶产业品牌龙头企业27家,拥有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五朵金花”。
“川茶出川变龙井。”这是昔日川内茶业的真实写照。2009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峨眉山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我市以此为契机,加大“峨眉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广泛开展“峨眉山茶”宣传促销,打响“峨眉山茶”品牌美誉度,直接提高茶叶产品价值约18%。
2013年,我市以当地特色农业——“峨眉山茶”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同年在北京进行了文审论证答辩。201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筹建,乐山市将建全省首个茶叶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标志着乐山市的品牌战略将从以前单一的企业品牌向现在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迈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