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棉花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2亿亩次。为切实做好2015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棉花种植效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棉花各生育期的主攻靶标和兼治对象,以预防为主,实行分类指导,综合防治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突出抓好种子处理、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采收后压低基数等措施。注重隐蔽用药、精准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域防控重点
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控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预防枯萎病、黄萎病、苗病和铃病、红叶茎枯病,局部做好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棉蓟马、象鼻虫、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2.长江流域棉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做好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的防控,预防苗病和铃病、红叶茎枯病,注意防控红铃虫、棉蓟马、烟粉虱、枯萎病、黄萎病等。
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棉区。重点做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烟粉虱、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苗病的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播种期。预防对象:苗病、苗蚜、棉叶螨、枯萎病、黄萎病等。(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做好种子药剂处理或选用包衣棉种。(2)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枯、黄萎病菌田作苗床。适时播种,大钵育苗,培育壮苗。(3)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棉盲蝽、棉叶螨虫口基数。
2.苗期。防治对象:苗病、棉盲蝽、苗蚜、棉叶螨、棉铃虫、棉蓟马、地下害虫等。(1)小麦、油菜收获后推迟灭茬,秸秆在田间堆放2~3天,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以益控害。(2)遇低温阴雨天气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恶霉灵、咪鲜胺等药剂预防苗病。(3)苗蚜发生时,当田间天敌数量可以控制蚜虫时,不需施药,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长江流域棉区移栽棉苗蚜以自然天敌控害为主;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直播棉3片真叶前,当卷叶株率达5~10%时,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用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对有蚜棉株喷雾。棉盲蝽百株虫量达到3头时,选用丙溴磷或氟啶虫胺腈或联苯菊酯等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超过15%时普治。(4)非抗虫棉种植区,应用棉铃虫性诱剂或害虫生物食诱剂防治二代棉铃虫。地老虎发生田,幼虫发生期用晶体敌百虫拌炒香的麦麸或砸碎炒香的棉籽饼上或铡碎的青鲜草上配制的毒饵,顺垄条施诱杀幼虫。
3.蕾期。防治对象: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棉叶螨等。(1)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根据棉株长势适时喷施缩节胺控制旺长。(2)早发、杂草多及与枣园、树林相邻棉田,重点防治棉盲蝽,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棉铃虫发蛾期设置性诱剂或条施害虫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当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达到10头时,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Bt.制剂(转Bt.基因棉田禁用)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防治。棉叶螨点片发生期并有扩展态势时,用哒螨灵、克螨特等药剂防治,当二斑叶螨为主要种群时,可与阿维菌素适量混用,提高防效。枯萎病、黄萎病初见病株时,用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咪鲜胺等喷雾防治,控制病情扩展。
4.花铃期。防治对象:伏蚜、棉叶螨、棉铃虫、铃病(疫病、黑果病、红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等铃部病害),局部注意防控棉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等。(1)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农艺措施预防铃病,后期密度过大时去空枝、打老叶,摘除烂铃和斜纹夜蛾卵块,清除田间枯枝、落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防止贪青徒长。(2)应用棉铃虫性诱剂(非抗虫棉区)、害虫生物食诱剂、斜纹夜蛾性诱剂、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3)当伏蚜、棉铃虫、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等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抓好防治,优先选用生物源、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并注意与蕾期药剂轮换。药剂防治指标:伏蚜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全株均匀喷雾;棉铃虫抗虫棉百株二~三龄幼虫10头,非抗虫棉累计百株卵量100粒;斜纹夜蛾百株初孵幼虫2窝,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防治;棉叶螨点片发生时挑治,连片发生时全田防治;棉盲蝽百株虫量10头。(4)药剂预防铃病,铃病常发区,发病前用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预防,雨后及时补治,控制发病和蔓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