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肇源县肇源镇的兴安村,让人有了新感受。
片片水稻翻绿浪,鱼儿游水逐清波,蓝天下铺展着一幅艳丽的江南水乡油彩画。
1985年前,这里无波无浪,有的只是怕旱怕涝的低产田。
1985年春,政府号召改造低产田,村干部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
困难来了。
种水田就得连片泡田,成片种植,对这事有人同意,有人犹豫,有人干脆躺在拖拉机前不让你动。
说服动员,把好话说尽,把大账算清,有不服从的也不行,来个“强行”放水。终于把稻田开起来了。第一年收获的是喜悦。第二年收获的是赞叹。第三年村民的认识大变。水稻旱涝保收,咱也干吧。
群众发动起来了,村干部的劲头放到种稻的方式上。帮着村民扣大棚,改变本田育秧的落后方式。接着又组织合作社,实行无公害种植,向有机化过度。
“从用化肥到无公害有难度,再到有机米就更难。”村支书陈公林说。
他的解释是:让群众接受难,一旦接受了想改变也难。
难也得改,兴安村先从干部的改变开始,又养起了鱼。
先是粗养,接着是半精养,现在来个全精养。那效益咋比较,粗养1亩水面收100斤鱼,精养就能收1000斤。
由粗到精,效益大增,全村兴起了养殖之浪。养殖水面达7500多亩,成立肇源县肇源镇兴安浅水鱼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不仅是召集人,还得‘兴风作浪’。”陈书记说。
他所说的兴风,就是引进白鱼、鲟鱼、蟹等名优特养殖。他说的作浪,就是把兴安村建成全国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
到兴安村看看吧,兴旱改水之风,逐名优特之浪靠啥人?一看就明白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