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成功了,我区种植番茄获得高产了。”近日,綦江区农委农技推广站副站长赵祥伦高兴地说,该区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一次应用到大户的番茄种植中就获得成功,番茄产量比过去提高1倍,亩产量将超过10000斤。
笔者在隆盛镇葫芦村种植试点看到,200亩番茄长势喜人,植株接近2米,一束束番茄挂在枝蔓上,青的充满生机,红的鲜得夺目。二十多个工人忙着采摘,加工场地红红的番茄堆像小山,工人正在分拣装箱,每天2万多斤新鲜番茄发往重庆盘溪市场。
“过去,綦江地区的番茄一般结三轮果子,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番茄,可以结6、7轮果子。”赵祥伦说,挂果率大大增加,产量就上去了。
其实,这个番茄种植基地,去年才平整土地,今年是第一年种植。
刘重伟曾经到山东考察过,山东的番茄亩产量上万斤是很平常的事。而綦江地区,番茄亩产量不过5000斤左右,这个产量,算下来没多少效益。
“搞这个蔬菜基地,流转土地、建设基础设施等,投入了近300万,亏不起,必须一次获得成功。”刘重伟为了在綦江种出高产番茄,特意到山东聘请了一位种番茄的专家到基地蹲点指导。
专家叫李洪忠,长期种植番茄,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他到綦江后,引进了无限生长结果的番茄优良品种和山东的大棚栽种技术,但是他对綦江的土壤、气候等植物生长的必备要素不清楚。李洪忠对刘重伟说,“还需要请当地的专家帮忙,一起给土地把把脉。”
綦江区农委农技推广站提取了蔬菜基地的土壤样本,通过化验分析,土壤严重缺硼。“缺硼会影响番茄挂果,整个綦江地区土壤普遍缺硼,这就是綦江番茄产量不高的根本原因。”赵祥伦介绍,我区江农民看到作物长势不好,就喜欢施氮肥,最后,植株倒是长起来了,但是产量还是上不去。
“氮肥施多了,叶子长得茂盛,会增加虫害,还遮挡阳光,影响番茄果实进行光合作用。”李洪忠和赵祥伦的观点完全吻合,“要根据番茄生长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缺什么补什么。”他们联手给蔬菜基地开了一副“补药”,“药方”上还介绍了硼肥怎么用,用多少。
最后,区农委还为蔬菜基地免费提供了200袋专用硼肥。
“两个专家的‘药方’真管用,还是科学种植效益高。”刘重伟说,他这“新手”靠专家的“药方”,超过綦江种番茄的“老把式”,将刷新了綦江番茄产量的记录。
“测土施肥效果好,我们将在全区种植大户中继续推广。”赵祥伦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