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别让化石农业乱了耕保分寸



  阅读提示: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每年都倍受两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藏粮于地”等国家战略,就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言献策。作为每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需求,粮食安全不仅意味着能够有的吃、吃得好,还意味着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从国家层面上讲,这就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的大事。确保粮食安全要从食物生产源头和生产环境上实施本土化粮食安全策略,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化的口粮生产基地,走以劳动力和生物技术组合的集约化绿色发展道路,而不应该依靠规模化物质投入尤其是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化石农业模式。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加,稳稳站在了600亿吨的高位,但与之相对应,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2015年已达约100亿吨,相当于粮食生产量的1/6。2015年由于国家粮食库存增加,粮食收购价格下降,农民种田收益不断降低。我国耕地利用出现了生产、进口和价格之间的矛盾,以及区域水土资源不断恶化的趋势。
  我国本地化粮食安全模式现状
  以化肥、农药、转基因技术、薄膜为核心,以物质依赖投入为特征的化石农业逐渐替代了以劳动力为集约核心的有机农业形式,导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粮食本地化安全模式不断退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粮食的本地化建立在人与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和谐之中,借助自然的力量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不同区域的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方式,而区域水土资源和文化特征的差异,使得粮食安全具有鲜明的本地化特征。
  可以说,中国的农耕文化,本质上就是建立了人与自然资源的高度和谐,由此实现了粮食的本地化。“天人合一”是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由此也形成了哈尼、龙胜等不同本地化粮食安全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征的粮食品种资源、种植结构模式、栽培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与其对应的农耕文化模式。
  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哈尼族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进行粮食种植。为了保持水土,他们采取山坡种树的方法,让森林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坡度,形成了保障引用和水稻的自然水利系统:山顶的水分富集在森林系统,形成天然的蓄水池,在坡度下引到村民居住地,使用之后再循环进入下面的水稻田中。层层水稻田下面是沟谷,这些沟谷是自然的水系,沟谷的水通过蒸发成云,降雨成水,富集在上顶的森林。最终,自然界的水土等各要素在梯田粮食种植中实现了系统内循环利用。
  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通过充分利用区域的光照水土资源,在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作物种植组合、水肥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给予的物质资源,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循环化、无害化、可持续化。我国还有江南区域桑基鱼塘、西北坎井等众多本地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支撑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社会的发展,还保障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
  遗憾的是,30年前我国还是以有机农业生产为特征,但后来以化肥、农药、转基因技术、薄膜为核心,以物质依赖投入为特征的化石农业逐渐替代了以劳动力为集约核心的有机农业形式。这种化石农业不仅加剧了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边际化,而且这种模式导致了农业生产完全依赖物质投入外源驱动,还因缺乏相应的控制技术而导致物质投入过度和生态问题。忽视区域内人的作用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使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粮食本地化安全模式不断出现退化。
  发达国家不同的粮食生产模式
  作物品种单一、种植模式单一、生产模式单一,最大限度地追求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农业发展模式值得质疑;传统与现代结合,走出一条质量优先的本地化农业发展道路值得借鉴。
  从世界耕地资源分布格局来看,美国、巴西等国家的耕地资源丰富,适合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并发展相应的配套技术,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价格竞争能力。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的基础就是规模化农业。最初,占有广袤土地资源的美国,在二战期间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土地认领计划,大量开垦了西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草地、湿地。农业扩张使得短时间内大片土地资源被无序开发,加上缺乏相关的防止水土流失措施,使不断爆发的沙尘暴天气引发了伤害生态以及农业“黑色风暴”事件。之后,美国结合土地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有限的实际,农业发展从机械化、化肥、农药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出以大规模为基础的商品化农业形式。由此,美国的现代化农业诞生了——实现了以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化肥对绿色肥料的替代,农药对生物防治的替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化肥 生物技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