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菜农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反应总慢半拍。如何把农业生产与市场结合起来?顺义区李桥沿河绿地瓜菜种植合作社给出这样的答案:种植大户领办合作社,带动农民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组织化经营,抱团闯市场。
昨天7时,沿河绿地瓜菜种植合作社大棚内一派繁忙,菜农们有的忙着采摘新鲜蔬菜,有的将采摘下来的蔬菜进行清洗和包装,装运上车,送往市区各大超市。
合作社负责人是一对父子,父亲李作英负责种,儿子魏金宝专门负责卖。20年前,李作英辞职回到家乡种菜,主打有机瓜菜的生产配送,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渐渐地打开了销路。
当时,附近农户大多种植的是大路菜,依赖商贩上门收购。由于商贩收购能力有限,农户为让蔬菜尽早卖出去,常以低价出手。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农户因为商贩没来收购,眼巴巴看着蔬菜腐烂变质。而且,农户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有限,有的商贩会利用农户这一弱点,故意压价。
为扩大经营规模,带领农户一起受益,李作英后来接管了沿河绿地瓜菜种植合作社,将周围300户小散菜农发展为合作社社员,种植规模发展到了600亩,品种达60余个。合作社在生产环节上严把安全质量关,控制种子、肥料、药剂等使用。李作英说,好菜不愁销,很快就有超市主动找到李作英谈合作。如今,该合作社已与物美等30家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实现了农超对接。
“我们只需把菜从地里采摘好,交给合作社就可以了,不用担心蔬菜滞销。”社员老王说,以前农户卖菜还要自己承担运输费用,现在有合作社统一销售,每天去合作社择菜、洗菜、包装还能多赚80元。
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后,不再担心“菜贱伤农”,市场需要什么,市民爱吃什么,他们就种什么。“每天16时,超市就会把次日的订单发过来,我再给社员下发采摘的种类和数量,组织次日货源。”李作英说。
“为保证社员利益,合作社从社员手中收购蔬菜,以略高于收购价卖给超市,除去包装、运输、损耗等成本,如有利润,还要按比例返还给社员。”魏金宝说,农超对接模式实现了超市、农户、消费者共赢,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农户实现增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