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火疫病,是由细菌Erwiniaamylovora侵染引发的病害,能侵染梨树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对梨树危害极大,还可危害几乎所有蔷薇科植物,曾在河北、广东、浙江发现此病。
危害症状:最早是侵染花序,在花梗上首先表现为水渍状、灰绿色病变,随之花瓣由红变褐或黑色。叶片感病,先从叶缘开始变黑,后循叶脉扩散致全叶变黑凋萎。在新梢枝条上首先表现为灰绿色病变,随之整个新梢萎蔫下垂,最后死亡。树皮发病后,略凹陷,着色变深,皮下组织呈水渍状。所有发病组织还有如下特点:
(1)旺盛生长组织发病后,症状发展快,如同被火烧过。
(2)发病组织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形成菌溢。菌溢最初为透明或乳汁状,后呈红色或褐色,干后有光泽。梨枯梢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花、果实、枝梢和叶片受病菌侵害后,很快变黑褐色枯萎,但不落叶,犹如火烧一般。根据病害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花腐、枝枯、溃疡及果腐等。
a、花腐:病原直接侵染开放的花引起花腐。一般发生于早春,病菌直接从花器侵入,初为水渍状斑,花基部或花柄暗色,不久萎蔫。病菌可扩展至花梗及花簇中其它的花;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花梗上有菌脓渗出。随着病害的发展,花梗、花等变褐至黑褐色,条件适宜时可杀死小枝,形成小溃疡斑。
b、溃疡:溃疡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在春季重新造成侵染的结果。最初的症状是在溃疡附近的健康树皮上出现窄的水渍状区,几天后,树皮内部组织出现褐色条斑,随后病菌侵入附近的枝条内部并引起萎蔫死亡。
c、枝枯:嫩枝是除花外最感病的部位。细菌直接侵入前1-3叶的枝尖,然后杀死整个嫩梢及支持枝。最初症状是枝尖萎蔫,但萎蔫前不褪色,呈“牧羊鞭”状。枝枯萎发展很快,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可移动15-30cm以上,造成整枝死亡,病枝、枝皮、叶片通常变黑。潮湿时,枝条上出现菌脓。生长后期出现的枝枯一般不会萎蔫,仅在嫩稍部出现坏死。随着病菌不断深入,并侵染主干,皮层收缩,下陷,形成溃疡斑。病菌亦可直接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或花蕾、伤口侵入叶片,侵染初期叶边坏死,并向中脉、枝条、茎扩展,后变黑,通常有菌脓。
d、果腐:梨枯梢病可引起幼果和成熟果实腐烂,果实表面通常有菌脓或菌束。在储藏期可引起烂果。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枝干病部皮层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夏之交,越冬病部繁殖大量细菌,形成菌溢、菌脓,借雨水、昆虫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梨树的叶、花、果及枝干,引起发病。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可存活1年,在土壤中可存活4年。生产中遇久旱后暴雨,或地势低洼、果园内湿度过大均可加重病害发生。品种间一般以西洋梨或西洋梨的杂交后代较易感病,日本梨较抗病。
防控方法:
a、严格检疫制度。从国外或疫区引进苗木或接穗时,一定要办理检疫手续,绝不让病原细菌进入无病区或新发展的梨区。
b、选栽抗病品种。春季刮除发病树皮,在生长季节每隔7天检查1次各种发病新梢和组织,发现后及时剪除。对因各种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都要进行涂药保护。
c、药剂防治。发病前可喷洒1∶2∶200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从发病初期起即可喷洒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药,连喷3-4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