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发展旅游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三、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美学策略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但相关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公开发表的只有杨良山(2013)的两篇论文。他对浙江的创意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提出浙江创意农业的5种基本类型和5种主要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节庆会展模式、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农业文化创造模式、农业空间拓展模式。[1]80实质上,这些主要的发展模式与类型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可见,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势头较大,基础较好,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产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浙江的创意农业旅游如何更好地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与文化、科技和创意真正无缝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美学经济时代,真正做出农业旅游的创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消费需求,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学经济时代的本质,尤其是美学与创意产业的深刻内在关系,决定了美学指导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美学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具体指导了旅游产业沿着美学路径向着更深远、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依循创意农业、创意产业与美学经济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仅从美学经济的角度,尝试性地提出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若干美学策略问题。
  (一)美学原理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称,最早的山水诗也产于浙江,晴耕雨读的江南人文风气源远流长,因此浙江旅游业的整体美学基础十分深厚。浙江结合自身极具美学意境和美学沉淀的山水文化资源,并凭借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技创意美学色彩。但这并没有形成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后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农业旅游,首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确立美学经济的思维。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运作等各方面、各层面都要坚持美学立场,以旅游美学的精神去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是审美性的,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性的,因而它必须首先符合美学需求。“从旅游审美的本质出发,旅游的目的是解除紧张的冲突状态并在这‘温和的陶醉’中实现审美时代人性的自由与完满。深刻的旅游美学体验,不仅关乎技术与物质手段造就的物象美,更注重人们生活实践态度与道德上的美感追求与体验。”[1]62亦经济亦审美的旅游体验成为美学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诉求,而创意农业旅游所推崇的“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理念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知性的审美观。因此,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始终秉承美学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二)美学行销
  为旅游者提供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是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行销上,也应注重美学创意和体验,不仅要在行销渠道上做文章,更要在行销的体验性和美感性上下功夫。努力将传统观念中认为农村农业是带着泥巴的“乡村气息”提炼转化为充满乡村田园风格的世外桃源。近年来,网络行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美学行销方式,通过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经技术处理的图片、视频和宣传、包装等行销产品,都在给人独特的美学冲击。创意农业旅游产品的行销,更适宜于在美学上下功夫。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渠道,将农业农村的美学内涵通过现代美学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
  (三)美学创意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充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美学创意,在吸引眼球、创造惊异方面下工夫。美学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惊异之美,这就要求产品的独特创意与价值。从本质上说,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根本差别,就在美学创意的充分运用上。浙江已经领先起步的创意农产品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美学创意,在生产过程中它以智力或者无形的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产品中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创意内容,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使农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只是物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种在浙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创意农业产品,通过对传统农业内涵和外延的创新,达到农产品、农事活动与文化艺术、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从而提高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创意农业旅游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充分的研究与发挥,真正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研修、农事劳作、乡村度假、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形成一种“创意型”的旅游方式。通过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创意环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