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家禽饲养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家禽,是指人类以获得羽毛、卵、肉为目的,采用人工方式饲养的鸟类动物,常见有鸽、鸡、鸭、鹅等鸟类,本文探讨主要以鸡为例。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家禽肉、卵需求的日渐增长以及科学的飞速发展,家禽饲养技术也日趋成熟化,然而,禽病的屡治不绝却将当前家禽饲养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暴露出来[1]。家禽养殖场管理上的缺失不仅会加大鸡群生病率,造成鸡群损失及提高养殖成本,同时也为禽流感提供了传播途径,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可见,如何实现家禽饲养的有效管理是当前广大养殖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家禽饲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忽略消毒的重要性
  目前,消毒方式不规范是家禽饲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消毒剂使用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导致家禽养殖户们只能是凭借过往经验来实施消毒措施;譬如采用氢氧化钠碱性消毒剂对育雏室实施消毒措施,没意识到这种高强度的消毒剂在实现彻底消毒的同时也会对雏鸡健康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对养殖场实行全面完善的消毒措施,为病原体提供了可供滋生的环境;譬如没有在养殖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使得携带多种病菌的人员未经任何消毒措施即随意出入养殖场,为家禽健康带来隐患[2]。此外,还有部分养殖户长期使用同种消毒药剂而拒绝使用新型的消毒药剂,使得病原体逐渐提高抗药性,令消毒效果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养殖场消毒方式不规范主要是由于养殖户们缺乏消毒意识,忽略消毒重要性所致,可见,要达到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端正养殖户对消毒的态度,实现消毒措施的规范化。
  1.2 用药剂量存在误差
  无论何种药物,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毒性,家禽药物也是一样,在适度剂量下,药物毒性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一旦超出这一范围,这些毒性即会对家禽造成伤害。然而,当前一些养殖户往往没有形成正确的用药观念,一旦家禽发病即盲目使用大剂量药物以期促进治疗效果,实则不但无法起到治疗目的,扩大的药物毒性还会给家禽带来额外生理负担;譬如长期给家禽使用大剂量红霉素药物,导致其钙吸收能力下降,使部分雏鸡出现发育不全的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养殖户为节约治疗成本,一旦家禽病情得到改善即停止用药,期望家禽能自行康复,然而,所有疾病都是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而家禽病情往往就在停药后复发,甚至可发展为慢性疾病,()如此一来,不仅无法起到节约治疗成本的目的,反而还会提高药物费用,致治疗成本上升。
  1.3 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众所周知,抗生素虽然对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但由于其可提高病菌抗药性,且用药后将蓄积于家禽机体内,因此并不适于家禽使用。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反而将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禽病的首要选择,这种行为不但延误了禽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所有养殖户均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疗禽病,从根本上消灭抗生素对食品安全的不良影响。
  1.4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养殖场管理方式粗放主要带来以下问题。一是温度问题。一些鸡舍在夏冬两季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恒温操作,导致鸡群中暑或因受凉而引发肺炎;此外,在温度较低的鸡舍中,鸡群为保暖而密集成群,最终导致相互挤压而死的现象并不罕见。二是湿度问题。过于湿润易导致鸡下痢,而过于干燥则会使鸡体流失大量水分,阻碍雏鸡的卵黄吸收,并使鸡舍堆积过多尘埃,使鸡患上呼吸道疾病。目前由于管理粗放,鸡舍常出现缺水现象。三是光照问题。缺乏充足光照不但会使鸡群健康受到影响,降低产蛋率,同时还会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当光线过强时,极易引发鸡群互啄,进而造成鸡群伤亡。
  2 优化管理将禽病拒于禽群之外
  2.1 提高消毒重视程度,遏制病原扩散
  养殖户应在兽医部门与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消毒对象与消毒环境选购由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以保证消毒剂的使用科学性与合理性。养殖场消毒主要分为预防性消毒与疫源地消毒,前者是对养殖场内所有存在病原微生物或有害微生物可能性的场地、饮水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后者则是对有过传染病的场地、饮水及用具进行消毒。除对养殖场实施全面消毒措施外,为防消毒池内消毒剂药效挥发,需定期更换消毒药剂。此外还应严格管理养殖场人员进出,场内人员每次进场前需先入消毒室消毒;场外人员则必须经由场内兽医检查批准,方可于消毒后进入场内。最后,由于长期使用同一消毒剂将令病原体提高抗药性,因而需购买多种消毒剂交叉使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消毒剂 毒性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