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与对策


       1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
  1.1 养殖场主和饲养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规模养殖场主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回乡农民等,他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有的掌握较深较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规模养殖场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则尚未入门,动物的饲养管理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的指点。饲养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文化层次有高中、初中、小学文化,有初识字的,更有一字不识的文盲,这些人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对动物的饲养管理、防疫治病全听业主和管理人员的指导。
  1.2 养殖场规范不一致
  规模养殖场场地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有按动物科学饲养要求合理选址修建的,也有因地制宜随便而建的;内部设施设备有科学现代化的,也有因陋就简原始化的。
  1.3 防疫制度建设有差距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措施也落实到位,防疫效果也较好;规模相对较小的动物养殖场防疫制度则不健全,措施落实也相对较差,动物防疫效果也不够理想。
  1.4 规模养殖风险加大,动物防疫现状不容乐观
  规模养殖场虽能批量生产畜禽产品,养殖效益较高,但其风险较大,特别是动物疫病危害的风险较大。因动物集中饲养,动物疫病易于发生并快速传播,规模养殖场业主已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均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制工作,整个养殖过程都主动防疫,自己购买消毒药和疫(菌)苗积极防疫;但初涉规模养殖的业主盲目听信于有经验的养殖业主的防疫安排,未根据自己的养殖情况科学合理免疫。
  2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场所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一些规模养殖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一是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作区、接待区混为一体,不能有效地隔离开来,且生产区未设动物疫(疾)病隔离观察治疗区,很容易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发生;二是畜禽动物饲养圈舍、养殖场出入口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达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
  2.2 动物免疫程序混乱
  规模养殖场动物的免疫注射,有的使用单苗,有的使用联苗,常用的疫(菌)苗为猪瘟单苗或三联苗、口蹄疫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等,其免疫程序较为混乱,以猪瘟免疫注射为例:种用猪一般每半年免疫1次;对于仔猪和育肥猪的免疫,有的业主采取乳前免疫,有的采取30日龄左右首免、60日龄二免,既不是强化免疫,也不是延续性免疫,免疫后又没有佩戴免疫标,如卖给散养农户,很可能遇农村散养普防而再次注射,在抗体滴度较高期间再次免疫注射不但不能产生较高的防疫抗体,反而还会使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导致免疫失败。
  2.3 动物免疫用疫(菌)苗来源复杂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所用疫(菌)苗来源相当复杂,()仅有少部分养殖业主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需时领用,其余大部分养殖业主有的自己到等兽药、饲料市场购买,也有的通过养殖“师傅”传输而来。通过不正规途径购买的疫(菌)苗普遍存在着如下不确定的问题:其生产厂家是否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疫(菌)苗的运输、保管过程是否按要求进行,冷链系统是否健全完善,疫(菌)苗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目前,已有个别养殖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现象。
  2.4 存在重大疫病发生隐患
  少数规模养殖场业主在动物防疫中存在滥用疫(菌)苗和漏防的现象,其免疫注射的疫(菌)苗较多,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也购买疫(菌)苗回来注射,如禽流感、猪伪狂犬病等,但往往却漏防牲畜口蹄疫和狂犬病等疫病,造成这些易发疫病的免疫空白,存在重大疫病发生的可能。
  2.5 滥用抗菌药物
  个别规模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一是在饲料中滥加,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大剂量加倍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这些抗菌药物对抢救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制和杀灭了疫(菌)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了疫(菌)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不仅在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菌)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动物防疫 疫病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