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治疗病羊可用以下药物,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氯氰柳胺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内服,或2.5毫克,皮下注射,可杀死各期幼虫。

5 牛泰勒虫病

牛泰勒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犏牛,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

环形泰勒虫传播媒介为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这种蜱主要在牛圈内生活,因此本病主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瑟氏泰勒虫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瑟氏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长角血蜱生活于山野或农区,因此本病主要在放牧条件下发生。

环形泰勒虫病是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和自治区,多呈急性经过。病牛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本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病初牛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少数病牛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咳嗽,流鼻漏。牛眼结膜初期充血、肿胀,流出大量浆液性眼泪,以后贫血、黄染,布满绿豆大溢血班。牛可视黏膜及尾根、肛门周围、阴囊等薄的皮肤上出现粟粒甚至扁豆大的深红色结节状溢血斑点,有的牛颌下、胸前、腹下、四肢发生水肿。牛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特征。病牛血液稀薄,红细胞减少。

本病的诊断与其他梨形虫病相同,包括分析流行病学资料,观察临床症状和镜检血片中有无虫体。此外,还可做淋巴结穿刺检查石榴体。

为治疗本病可用磷酸伯氨喹啉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75~1.50毫克,每天内服一剂,连服三天。三氮脒每千克体重7毫克,配成7%溶液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如红细胞染虫率不下降,还可继续使用两次。

为了促使病牛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还应根据症状配合给予强心、补液、止吐、健胃、缓泻、舒肝、利胆等中西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

预防的关键是消灭牛舍内和牛体上的蜱。在蜱大量滋生时期,牛群应停止放牧,舍饲饲养,以免受到侵害。实行舍饲饲养前,牛舍应经过彻底灭蜱、消毒后,方能让牛进舍。在治疗时,患牛要防止日晒,防止被蜱叮咬,并改善饲养条件。

6 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纹皮蝇和牛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引起。两种皮蝇生活史基本相似,属于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需经卵、幼虫、蛹和成蝇四个阶段。幼虫由宿主皮肤毛囊钻入皮下。整个发育期为一年。

雌蝇产卵时可引起牛强烈不安,不但严重影响牛采食、休息、抓膘,甚至可引起摔伤、流产等。幼虫初钻入皮肤,引起牛皮肤痛痒,精神不安。

幼虫于牛背部皮下出现时易于诊断,可触诊到隆起,上有小孔,内含幼虫,用力挤压可挤出虫体,即可确诊。

消灭寄生在牛体内的幼虫对防治牛皮蝇蛆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蚊蝇活动季节结束时,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毫克。另外,还可以用有机磷杀虫药,如倍硫磷乳剂等,给牛注射或浇泼,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7毫克。

7 牛棘球蚴病

牛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牛、羊、猪等动物和人肝、肺等所引起的疾病。棘球蚴寄生肝、肺的实质内,呈囊状,大小不一,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本身的生长时间,囊内充满液体,液体中并悬浮有大量小米状颗粒,即头节,称无头型棘球蚴。

含虫卵节片的成虫寄生于犬小肠内,随粪便排出污染草地,牛吃草时食入含虫卵的节片,在牛消化道中孵出幼虫,穿入肠黏膜进入血液流到肝、肺中发育成棘球蚴。牛死后棘球蚴被犬吞食,其中头节即附着在犬小肠上发育成细粒棘球绦虫并寄生。

棘球蚴寄生数量不多时,不见症状,只在牛死后剖检时见有虫体寄生,在寄生数量多,同时虫体长大的情况下可见长期顽固性的营养失调。牛反刍无力,臌气、消瘦、黄疸,若有大量虫体寄生于肺部,则见喘息、咳嗽。

只在牛死后剖检时可发现本虫寄生,生前诊断较困难。兽医上以预防为主,人患棘球蚴病时多采用手术疗法,但在家畜还未采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牛皮蝇蛆病 剂量 伊维菌素 羔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