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秸秆还田如何培肥地力?因土层而异


专家通过施氮、秸秆还田组合的10种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的效应做了实验,发现在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土壤营养因土层而异。

在20~30厘米土层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

实验在河南滑县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基地进行,土壤为壤土,试验期为2006至2007年。专家运用了如下10种施氮与秸秆还田组合的处理模式:(用N表示施氮处理,S 表示秸秆还田处理),依次为N0、N90、N180、N270、N360、S+N0、S+N90、S+N180、S+N270和S+N360。前茬夏玉米的秸秆粉碎后全量(约7500千克/公顷)还田,随耕地翻埋(深度25~30厘米)地下(秸秆不还田处理的除外)。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里,专家对不同土层进行了处理。越冬期,在施N量相同情况下,0~20厘米土层秸秆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没有明显差异,20~30厘米土层,秸秆还田处理明显高于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在0~10厘米和20~30厘米土层,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

壤土

拔节期,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土层除N270和N360外,其余秸秆还田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较低;10~20厘米土层,除不施N和施N180千克/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20~30厘米土层,在施N270千克/公顷和施N360千克/公顷时,均以秸秆还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

 

收获期在0~10厘米土层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

抽穗期,在施N量相同情况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和10~20厘米土层,除施N360千克/公顷外, 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20~30厘米土层,除不施N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

灌浆期,在施N量相同情况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土层,除不施N外, 均以秸秆还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施N量相同情况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各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铵态氮较高。

收获期,在施N量相同情况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土层,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10~20厘米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 20~30厘米土层,除施N 90千克/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施N量相同情况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土层,除施N 180千克/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较高;10~20厘米和20~30厘米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较高。

 

在拔节期、收获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

冬小麦越冬期,同样的施氮量,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20~30厘米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10~20厘米土层,除施N 90千克/公顷,N 270千克/ 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

拔节期,相同的施氮量,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各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抽穗期,相同施氮量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 10~20厘米土层,除不施N、施N 90千克/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20~30厘米土层,除施N 90 千克/公顷外,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

灌浆期,相同施氮量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0~10厘米土层,除施N 360千克/公顷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 10~20厘米土层,均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20~ 30厘米土层,除不施N外,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

收获期,相同施氮量下,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各土层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铵态氮 拔节期 冬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