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立体间套种植的增产原理


        立体间套种植,就是两种或以上作物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全面了解作物立体间套种植竞争与互补关系及及其机理,有助于选择适宜的高产复合群体和制订相应的农业调控措施。只有根据当地现时生产条件,尽可能地协调好作物间的竞争关系,充分发挥其互补关系,巧妙地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土地、阳光和季节,减少竞争,促进互补,趋利避害,农业生产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才能不断增加。立体间套作种植有以下四个增产效应。一、空间互补效应。在作物立体间套种植复合群体中,不同作物的高矮、株型、叶型、叶角、分枝习性、需光特性、生育期等各不同。一是合理搭配种植,增加复合群体的总密度,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截光量和侧面受光,减少漏光与反射,改善群体内部的受光状况;二是通过不同需光特性作物的搭配,如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搭配,可实现光的异质互补;三是通过不同生育期作物的搭配,可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二、时间互补效应。立体间套作种植能争取农时季节,相应地增加了作物的生长期和积温,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可以调节农活,采取错期播种的办法,使不同间套种植作物吸水高峰错开,可以减缓竞争,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产量。如西瓜套种玉米。三、土壤资源互补效应。作物立体间套作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地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养地的效果。一是不同作物根系类型及分布特点有差异。一些作物扎根深,分布广,吸收能力强;一些作物扎根浅,分布集中,相对来说吸收力较差,因此不同作物吸收不同层次土壤养分为间套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棉花套种芝麻等。二是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水、肥的能力及对水、肥的需求量以及吸肥的种类存在差异,如、禾谷类作物需氮肥多而磷、钾肥相对较少,且需肥较集中,豆类作物吸收氮素少而需磷、钾素较多。三是作物残茬的差异。如豆类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其破裂根瘤,残枝落叶,分泌物留于土壤中,不仅有益于间套种植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四是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及相互作用效应不同。四、作物适应性互补效应。各种作物对病虫及恶劣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单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而根据各种作物抗逆力和适应性的差异,合理地进行间套种植,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作物合理搭配,优化种植方式,可以压低竞争损失。从而使间套种植产量不仅高于单作联合产量,而且也可高于高产作物的单作产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单作 农业生产 环境资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