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田间检验过程要求于40天内完成。第一次检查在现蕾期至盛花期。第二次检查在收获前30天左右进行。当第一次检查指标中任何一项超过允许率的5倍,则停止检查,该地块马铃薯不能作种薯。第一次检查任何一项指标超过允许率在5倍以内,可通过种植者拔除病株和混杂株降低比率,第二次检查为最终田间检查结果。
5.杀秧
进入生长后期、块茎膨大期结束,杀秧可使田间病虫害失去寄主,使块茎免受病原菌的感染,减少病毒量,还可以加速块茎表皮木栓化,减少破皮,提高种薯质量。杀秧的方法是把植株压倒,封严土壤裂缝,然后喷施干燥剂克无踪3000ml/h㎡。
6.收获
植株完全死亡后15d开始收获,可减少破皮和腐烂的发生。一是选择晴朗的天气和土壤干爽时进行收获,最大限度地减少块茎的破损率。二是收获要彻底、干净,避免大量薯块遗留在土壤中,机械或畜力收获应复收复捡,确保收获干净彻底。三是收获后将薯块就地晾晒2-4h,散发部分水分,使薯皮干燥,以便降低贮藏中的发病率。四是在收获、运输和预贮过程中要注意避雨,防止霉烂。五是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种薯要分别收获,单贮单放,严防混杂。六是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侵染。
四、贮藏期质量管理
1.入库
一是清杂。贮藏前一个月要将窖内杂物、垃圾彻底清理干净;二是制湿。入窖之前可用水浇窖,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三是通气。入窖前10-15天要将贮藏窖的门、窗、通风孔全部打开,充分通风换气;四是消毒。贮前2周左右,将窖内进行消毒处理,用瑞毒霉、多菌灵、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均匀喷洒窖壁四周,并用石灰水喷洒地面,然后打开窖门和通气孔通风2天以上再贮藏薯块。
2.贮藏
降温:种薯入库后,迅速把堆温降到10——12℃,维持相对湿度90%,提供充足的氧气,保持此条件10——14天,使伤口迅速愈合,这样能减轻干腐病的发生。
维持恒温:逐渐把堆温降到3——4℃,并长时间保持,高于4.5℃干腐病菌开始活动,低于2.5℃会降低种薯的生理活性。
升温:在出库前15——20天,逐渐把温度升至10——12℃以打破种薯休眠。
3.出库
主要目标是控制种薯外观质量,对腐烂的马铃薯要集中深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