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牛膝栽培技术


2、症状: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叶片被害,叶面出现淡黄绿色斑块,相应背面长出色疱状突起,直径1-2mm,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有光泽粘滑性粉状物。疱斑发生多时病叶枯黄变褐。发生在叶柄幼芽等部位上,产生淡黄色斑点,后成白色疱斑,病茎往往肿大扭曲。

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被害组织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以后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生出芽管,从气孔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寄主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此外,菌丝体也可在留种株上越冬,产生孢子囊传播为害。

白锈病通常是低温高湿病害加重。孢子囊和卵孢子萌发适温为10℃,最低为1℃,最高为20℃,在高温(25℃以上)或干旱时,孢子囊和卵孢子不能萌发。若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有露水凝结,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春、秋阴雨连绵的天气及排水不良田块,白锈病容易发生为害。

4、防治措施。主要从改进栽培技术着手进行预防。

(1)注意轮作,深耕和清除病残组织。

(2)春寒多雨季节,开沟排水降抵田间湿度。

(3)从3月上旬开始喷洒40%乙磷铝200-3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用甲霜灵、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

(二)菟丝子

1、病原:为寄生性植物,属旋花科,菟丝子属。

2、症状:菟丝子以其线形黄绿色茎蔓绕寄主植物上,生出吸盘,吸收寄主营养和水分。严重发生时田间整片植株全部被其笼罩,植株一片枯黄。

3、发病规律: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在地上或混杂种子内是病害侵染来源。次年一般在寄主生长以后才能萌发,种胚的一端先形成无色或黄白色的细丝状幼芽,以棍棒状的粗大部分固定在土粒上。种胚的另一端也脱离种壳形成丝状菟丝。菟丝在空中来加旋转,遇到适当的寄主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是维管束鞘突出而形成的,与侧根产生方式相同,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分代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连霎,从寄主植株中吸限养分和水分。当寄生关系建立后,菟丝子和它的地下部分立即脱离。

6月后菟丝了的茎不断分枝生长蔓延,接触邻近寄主的茎又形成吸盘,因此断茎也能继续繁殖。7月上中旬开花,以后种子成熟落入土中或混染于收获的种子里。

4、防治措施

(1)播种前清洗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田间如杂有菟丝子种子,应进行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发现菟丝子为害,应在其开前彻底铲除,割下的菟丝子不能留在田间或堆肥中。

(2)可用1.5%五氯酚钠和2%扑草净混液式前处理土壤,或在其蔓延初期用'鲁保1号'粉剂直接撒施,每亩用菌粉1.5-2.5kg,于傍晚施用,防治效果较好。

(3)用40%地乐胺乳油,每亩用药200-250毫升,况水40-60kg,用于菟丝子、缠绕寄主前田间喷施,防治效果良好。

(三)叶斑病

1、病原: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尾孢属。

2、症状:为害叶片,产生多角形不规则叶斑,主要在背面生淡褐色霉层,严重时,整叶变成紫褐色枯死。

3、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座在闰残叶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早秋雨水多、露水重易引起大量发病。

4、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残落叶。

(2)发病初期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防治。

(四)防治经蜘蛛、造桥虫:害虫危害叶片,发生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六、采收加工

1、留种:于秋季'霜降'前后收取根部,选取顶端细、中部粗、侧根少的壮根,进行窖中贮藏,翌春按行株距20*10cm移栽,加强栽后田间管理,秋后可收获种子。

2、收根:于10月上旬采收,把株茎割除,然后顺垅开挖,不要折断根,抖净泥土,剪掉芦头,晒至7成干后捆成0.5kg左右的小药把晾晒全干即可成商品。一般亩产150-200kg。

七、商品规格

(一)怀牛膝

一等:干货(头肥)。呈长条圆柱形,内外黄白色或浅棕色。味淡微甜。中部直径0.6cm以上,长50cm以上。根条均匀,无冻条、油条、破条、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二肥)。呈长条圆柱形,内外黄白色或浅棕色。味淡微甜。中部直径0.4cm以上,长35cm以上。根条均匀,无冻条、油条、破条、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平条)。呈长条圆柱形,内外黄白色或浅棕色。味淡微甜,中部直径0.4cm以下,但不小于0.2cm,长短不分。间有冻条、油条、破条。无杂质、虫蛀、霉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寄主 菟丝子 牛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