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保定:易县2亿斤滞销柿子如何由“涩”变“甜” 转型势在必行


  【导语·】霜打柿子红如火。10月24日、25日,行走在易县独乐乡、西山北乡,满城柿子沟等地,笔者看到,成串的磨盘柿压弯了树枝,如一盏盏红灯笼挂在树梢。面对如画的美景,果农们却愁容满面,无动于衷,甚至决定把柿子遗弃在树上。因为,如果采摘去卖,连人工费都收不回来。  

  柿子丰收 柿贱伤农 柿农收入锐减 

  “每斤只给2毛钱,价格太低了,我要到别的地方看看去。”10月25日,在易县北娄山村村头一个柿子收购点,北水峪村的村民侯爱民重新把柿子装回了车上,准备到别的摊位碰碰运气。笔者注意到,侯爱民送来的柿子个头硕大,大多在半斤以上,只是品相稍差。“这是二等品,只能给你这个价儿。给多了我们也卖不出去。”那边商贩应道。

  侯爱民介绍,他种着460亩1000多棵柿子树,每年产量六七万斤,去年柿子下来平均每斤0.6元,收入3万多元。可是今年每斤平均只能卖到0.3元。“1万多元的收入,去除打药、雇工,白忙活了。”

  在北娄山村另外一个收购点,西山北村王立成村民把当天采摘的八九箱柿子卸了下来,咬咬牙打算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卖出,可是商贩嫌他的柿子个头小,每斤只给1毛钱。“前几天这样的柿子还能卖2毛钱。1毛,还不如扔掉哩。”王立成转身要把这几箱柿子拉回家。

  “今年最好的柿子——六两以上、品相好的一等品,我们给的价格是每斤5毛钱,没有超过这个价格的。”柿子经销商牛红果介绍,他的果品站收购的都是相对较好的柿子,收购的价格区间为每斤0.2-0.5元。

  “对面摊位收购的是等级较低的柿子,最高也就两毛多钱一斤,还有许多都是按筐算的,算下来也就几分钱一斤。我经营柿子十几年了,今年是行情最差的一年。”牛红果说。 

  “去年易县柿子树的种植面积是19万亩,产量3.2亿斤。今年的柿子比去年每斤价格降了两毛钱左右,而且,今年经销商出货慢,对果品的挑选也就更加严格。果农出售柿子的收入比去年大约下降一半,去除种植成本,许多果农已经出现亏损或者处于盈亏的边缘。独乐乡、西山北乡的情况还相对较好,其他乡镇的柿子卖得价格更低:全县大约有2亿斤的柿子滞销。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再过一周左右时间,这些柿子都将烂在地里。”易县林业局果树站站长缪国印一脸愁容。

  省林业厅相关专家介绍,我省柿子树种植面积有74万亩,去年产量44万吨。从柿子大县易县、满城等地的情况来看,今年柿子的产量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供大于求 价格倒挂 柿子产区出现弃采现象

  “在北方,柿子的价格一般由北京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确定,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柿子都会汇聚到这里。今年,北京、河北、山东、江苏的柿子产量都很高,柿子在零售市场上表现不佳,所以价格比去年降低了两毛钱左右。市场价格一旦确定,各地商贩就根据这个价格到各地进行收购。”来自北京市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的果品经销商雍德全告诉笔者。

  “市场上柿子的需求不振,也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究员王文江分析,“柿子只有老人爱吃、会吃,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吃柿子的方法,还有些人会觉得吃柿子不体面、不雅观,而且柿子是不适宜多吃的水果,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柿子的销量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今年的出货量也不大,以前一个商贩每天能发出2万斤,而今年两天才发1万斤,另外,本地柿子的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出货量小、产量增加,这加剧了本地市场柿子的卖难价低局面。”缪国印介绍,最近几年,易县的柿子产量逐年增加,去年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2亿斤,比前年增加了0.2亿斤,今年,随着新近栽植的柿子树进入盛产期,产量应该更多。

  另外,不少果农反映,如果雇人摘柿子,两个人每天能采摘柿子1000斤左右,需要人工费300元,而1000斤品相不好的柿子,可能还卖不到300元,导致不少柿子弃采。 

  提高品质、创立品牌、实现深加工 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是还能接受。”10月24日,在独乐乡石家统村,村支书刘泳并没把柿子价格太放在心上,“我们的柿子比别人的每斤至少多卖2毛钱,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五壮士’。”

  雍德全也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他介绍,通过打造“雍氏果业”品牌,他已经成功地将包括易县柿子在内的多种水果打入上海、南京等地超市。“水果市场已经走入品牌时代,没有品牌就无法立足,更无法壮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磨盘柿 蛇毒 林业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