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莲藕种植技术

莲藕高产高效栽培




  ⑤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腐败病、叶枯病、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等。这些病害对莲藕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90%,严重时无收。枯萎病或腐败病一般发生在苗田灌叶时。发病初期叶缘变黄并产生黑斑,以后逐渐向中间扩展,叶片变成黄褐色,干燥上卷,最后引起腐烂,全部叶片枯死,叶柄尖端下垂。叶枯病或叶斑病主要发生在荷叶上,叶柄也时有发生。起初叶片表面出现淡黄色或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最后全叶枯死。黑斑病发生在叶上,开始出现时呈淡褐色斑点,而后扩大,直径可达10~15毫米,有明显的轮纹并生有黑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褐斑病又称斑纹病。发病时叶片上病斑呈圆形,直径0.5~8毫米,多向叶面略微隆起,而背面凹陷,初为淡褐色、黄褐色,后为灰褐色,边缘常有1毫米左右的褐色波状纹。上述病害均应采取综合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原则。选择无毒藕;进行轮作的新茬,与有病田隔离;合理管水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清除病株,消除病原。可用治萎灵、多菌灵或托布津在发病初期10天内连续2~3次喷洒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摇蚊:斜纹夜蛾、褐边缘刺蛾和黄刺蛾等。蚜虫和潜叶摇蚊、蚊虫群集性强,主要危害抱卷叶或浮叶,从移栽到结藕前,吃叶肉,使浮叶腐烂,此虫不能离水,对立叶无害。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洒,也可将少量虫叶摘除。斜纹夜蛾、褐边缘刺蛾和黄刺蛾:属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荷叶,严重时将荷叶吃成光秆。防治方法:摘除虫叶;诱杀成虫,在发蛾高峰前,利用成虫的趋光和趋化性,采用黑光灯捕杀成虫;采卵灭虫,在产卵盛期,叶背卵块透光易见时随手摘除。

  ⑥采收与留种

当终止叶背出现微红色,最早开放的荷花形成的莲蓬向一侧弯曲时,标志着地下新藕已形成。这时植株多数叶片还是青绿色。采收前4~5天将荷叶摘去,使地下部分停止呼吸,促使藕身附着的锈斑还原,藕皮脱锈,容易洗去,以增进藕的品质。长江流域,早熟品种新藕成熟期,多在大暑到立秋,此时藕嫩,含糖量高,容易挖断,一般不放干田水,用手扒藕。晚熟品种或晚收早中熟品种,多在白露到霜降采收,此时藕已充分老熟,在挖藕前10天左右,将藕田水排干,藕鞭纵横贯穿,交叉叠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视终止叶与后把叶间的距离来推测藕头土深浅。终止叶与后把叶之间的距离远,藕头入土深;反之,则入土浅。用铁锹先将藕身下面的泥掏空,然后慢慢地将藕分层向后拖出。也可利用藕身各节通道的特征,将终止叶放水中,再找后把叶,折断吹气,如终止叶冒出气泡,即说明这2片叶是长在一支藕上,即可顺着藕找到莲鞭,并在藕节前留3厘米折断,以免泥水灌入气孔。湖荡及深水塘多用铁钩起藕,后把叶与终止叶所在直线的上方即结藕位置,先将近埂岸2米范围内的藕全部挖出,水面中间可将母藕前几节采去,留最后一个子藕作为下一年藕种。藕田产量与栽种年限、藕田肥瘠、栽插密度、藕的成熟度、栽培管理等关系密切。塘湖栽藕,一般第1年产量不高,每公顷产4500~7500千克,第2年以后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20000千克,但栽植5~6年后,产量逐渐降低,应换茬。水田、洼地如要当年获得高产,就必须加大排种量,加强肥水管理。留种藕田土质最好是粘壤土,第2年春季栽藕前挖掘。挖种藕时可根据水面上冒出的钱叶来找藕。种藕应具有本品种特征、子藕整齐且朝同一方向生长、后把节及莲鞭粗壮等,如后把节变小说明种性已变差,必须淘汰。为了节省藕种,可在冬季历次出售商品藕时,将具有2~3节藕身的子藕或孙藕取下,进行冬贮。方法是:在挖藕时将具有本品种特性顶芽饱满藕身无损伤的子藕、孙藕取下,及时贮存,以防冻坏或失水枯死。贮存前在低水田中挖深30厘米左右的平底小坑,大小因贮存量而定,将子藕或孙藕并排放入坑中,加土轻轻填实,上灌浅水,到第2年春季取出栽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莲藕 荷叶 品种 夏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