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部受害最重。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小点及褪绿斑点,后渐发展为圆形褐色或黑色病斑,病斑具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茎部染病,病斑呈梭形,颜色为褐色至深褐色,分枝处病斑不规则圆形,病斑略凹陷,后期开裂,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一般不将茎包住;叶柄受害,同茎部;果实染病,多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病原:本病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该菌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表面带菌也可以成为初侵染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冬季番茄种植的增加,越冬病菌多来自番茄的冬季生产田。越科的病菌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该病在田间发展快,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若平均气温达20~25℃,并连阴雨天时,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在春保护地一般定植后,如果气温适合,即可流行引起大量死苗。番茄连茬、种植密度过大,灌水过多,基肥不足,低洼积水,结果过多等造成环境高湿、植株生长衰弱等,有利地病害的流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hucai/10/2008-12-29/6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