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  

  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通过切块来保证标准尺寸。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单季稻及中稻一般秧龄为15~20天,早稻育秧由于积温偏低,秧龄适当延长。但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4.0叶龄内移栽。秧苗素质的好坏应以秧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方面来衡量,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观察秧苗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其中茎基粗扁是评价壮秧的重要指标,俗称“扁蒲秧”。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秧苗,除了个体健壮外,还要求秧苗群体质量均衡,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杂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发达,单株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亦称毯状秧苗。

  二、育秧准备

  (一)床土准备 

  1.床土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和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2.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kg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kg作盖籽土。

  3.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kg―70kg,或硫酸铵3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等无机肥。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取土地块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4.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为10%-15%,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在早稻育秧及倒春寒多发地区,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g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

  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实需要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兑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二)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100,一般每亩大田需秧池田7-10平方米。

  播前10天精做秧板,苗床宽1.4~1.5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开好平水缺。为使秧板面平整,可先上水进行平整,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先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三)秧盘或有孔地膜准备

  进行软盘育秧时,每亩大田一般要准备25张左右软盘,采用机械育秧流水线需备足硬盘,用于脱盘周转。

  采用双膜育秧,一般育每亩大田所需的秧应备足幅宽1.5的地膜4.0m。育秧前需要事先对地膜进行打孔,即将地膜整齐地卷在长、宽、厚分别为15cm、15cm 和5cm的木板上,然后划线冲孔。孔距一般为2.0×2.0cm 或2.0×3.0cm,孔径0.2-0.3cm。孔径不宜过大,否则会 造成大量秧根穿孔下扎,增加起秧难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移栽 秧田 播量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紫金稻6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