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食用菌综合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一、发生原因 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丝;添加氮素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高,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内生长。

    二、防治措施 选用健壮适龄菌种。适温接种,适温培养,防高温伤菌。培养料内添加氮素适当,切勿过量。菌袋发生软腐时,降低发菌期温度,在袋壁刺孔,排湿增氧,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烧菌

    一、发生原因 培养料内温度达到35℃,菌种因高温培养而不萌发,或萌发力弱,菌丝生长停滞,活力下降,并逐渐泛黄、萎缩、自溶,最后烂袋。烧菌是夏秋栽培较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

    二、防治措施 (一)培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根据气温、料温和菌袋内温度调整菌袋的堆放方式和堆放层次,使室温和料温不高。(二)科学管理。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及时倒袋翻堆;通风换气,控制好环境湿度;暗光培养,做好遮阳工作,防止阳光直射。(三)发现烧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菌袋没污染,接种块已烧死,可重新接种,若烧菌较轻,菌丝能恢复生长,应通风降温,使菌丝健壮生长;若烧菌严重,培养料污染变质,最好将料晒于用于熟料栽培。

    蛞蝓

    蛞蝓又名鼻涕虫、黏黏虫,为一种软体动物。以咬食平菇子实体为主,可直接取食菇蕾、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并在受害部位附近留下粪便和白色的黏液带痕。

    防治方法:保持菇场清洁卫生,清除枯枝烂叶和杂草,使蛞蝓没有躲藏的场所;利用蛞蝓昼伏夜出,黄昏和阴雨天危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捉;在蛞蝓经常出入的地方撒石灰粉或喷洒稀盐水,或喷0.3%~0.5%的五氯酚钠水溶液,可驱杀并阻止蛞蝓侵入。

    瘿蚊

    一、形态特征 成虫头尖体小,体长1毫米左右。幼虫体长3毫米,初为白色,老熟时为橘红色或米黄色。

    二、危害症状 幼虫咬食菌丝,使菌丝衰退。咬食菇蕾,可使菇蕾枯死,幼菇发育不良。危害菌柄、菌褶和菌盖,使菇体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眼菌蚊

    一、形态特征 成虫小,暗褐色,体长2~4毫米。幼虫头黑色、体乳白色。蛹初为白色,后渐变黄褐色。

    二、危害症状 幼虫在培养料内穿行觅食,能把菌丝咬断吃光,造成“退菌”,并使料面发黑,成为松散渣状。子实体受害发黄、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蚤蝇

    一、形态特征 成虫黑色或黑褐色,头小胸大,体长4~5毫米。幼虫呈蛆状,初孵幼虫体白色或黄白色,体小,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左右。

    二、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培养料、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丝萎缩、衰退,菇蕾枯萎、腐烂,并排泄有毒物质,使菌丝受到抑制,子实体受到危害萎缩腐烂。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灰 腐烂 品种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